游客
题文

某含少量FeCl2杂质的FeCl3样品,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量m g样品(2~3g);
②向样品中加入10mL 5mol/L的盐酸,再加入蒸馏水,配制成250mL溶液;
③量取25mL操作②中配得的溶液,加入3mL溴水,加热使Fe2+完全被氧化;
④趁热迅速加入浓度为10%的氨水至过量,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沉淀;
⑤过滤,将沉淀洗涤、灼烧、冷却称量,反复操作至恒重。
请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
(1)若称量前,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标尺左方;称量读数时,指针刚好在标尺的中间,则所得样品的质量           
A.比m g多                                B.比m g少            C.恰好为m g
(2)溶解样品时要加入盐酸,原因是                                     
(3)配250mL溶液时,除需250mL容量瓶、烧杯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4)加入溴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若坩埚质量为W1 g,坩埚与灼烧后固体的总质量是W2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6)若在配制250mL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没有洗干净。当含有下列物质时,最终会使铁元素的测定含量:①NaCl        ;②Fe2(SO43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0.1000mol·L-1HCl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盛装待测NaOH溶液的仪器名称为,盛装标准盐酸的仪器名称为;滴定至终点的颜色变化为
(2)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3)乙学生做了三组平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1HCl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0.00
26.29
2
25.00
1.56
31.30
3
25.00
1.00
27.31


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4)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填序号)。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来制备NO气体,如果采用(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十分理想,因为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有人设计了(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Ⅰ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由于观察到烧瓶内有现象,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收集NO能否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答:(填“能”“否”)。
(2)用Ⅱ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全:
①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从U形管的B侧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为止。
a.刚好浸没铜丝下端 b.刚好浸没铜丝中部 c. 单孔塞下沿与液面间不留有空隙
②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对U形管的A侧加热,当时,撤去酒精灯。
(3)在(2)的实验中:
①什么情况下反应自动停止?
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②如果再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可在分液漏斗中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
答: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

【实验探究】
(1)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其中浓H2 S04所起的作用是(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若有0.2mol碳的完全反应,则消耗H2S04的质量是g,标况下产生S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L。
(2)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填“褪色”或“不褪色”),证明含有气体。
(3)实验过程中,装置C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
(4)有同学对B装置能否除尽SO2气体有疑义。你认为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右图中装置,以确认SO2是否除尽。

【联系实际】
(5)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都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_________,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_______。(每空格只填一个选项)
A.酸雨B.破坏臭氧层 C.温室效应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铜和硫酸为原料,采用多种方法制取硫酸铜,制备方法如下:
方法一
⑴甲同学取6.4 g铜片和10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在试管中共热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液,而是在试管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甲同学为了验证其中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设计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白色的固体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
实验现象:白色物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所得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2)乙同学与甲同学做相同的实验,还观察到加热过程中,试管内壁上部析出少量淡黄色固体物质,持续加热,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溶于浓硫酸而消失,同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回答)。直到最后反应完毕,发现试管中还有铜片剩余。
方法二
(3)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好,他自己设计的思路是: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
对比甲的方案,你认为丙同学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
方法三
⑷丁同学取一铜片和稀硫酸放在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双氧水,发现溶液逐渐呈蓝色,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提示:碱石灰是生石灰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 按图组装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 将10.0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 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20.0g
④ 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 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22.0g
⑦ 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22.2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连接该干燥管,测试的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偏高、
偏低或不变)。
(3)步骤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进行步骤⑤的操作,测试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