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研究温度对Cl2与KOH反应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
在蒸馏烧瓶中装入足量MnO2,分液漏斗中装足量浓盐酸,大试管A中装4mol/LKOH溶液15mL,并置于75℃水浴中,大试管B中装02mol/LKOH溶液,并置于冰水中,C中装NaOH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水浴加热有什么优点?
(2)如何判断A中已经反应完全?
(3)分离A中生成的两种盐,检测发现其中KCl为005mol(不考虑HCl挥发),写出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4)分离B中生成的两种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离子方程式。
(5)试管B要置于冰水中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A.从试管A中出来的气体温度较高,易使试管B中的溶液温度升高
B.防止生成的盐分解 C.催化剂在冷水中活性最强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为防止温度过高,采用降温

(6)图一中,分液漏斗下端连接玻璃管并伸入液面下,其作用是什么?可以用图二代替吗?。

图一                                                    图二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实验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验如下:用1.00mL待测硫酸配制100mL稀H2SO4溶液;以0.14mol·L-1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 25.00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00mL。
(1)该学生用标准0.14mol·L-1 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稀H2SO425.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填“偏小”、“偏大”或“恰好合适”)
(3)配制准确浓度的稀H2SO4溶液,必须使用的主要容器是
(4)如有1mol/L和0.1mol/L的NaOH溶液,应用_____ _的NaOH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__(选填“甲”或“乙”)中。

(6)观察碱式滴定管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结果会导致测得的稀H2SO4溶液浓度测定值(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计算待测硫酸(稀释前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到小数点后二位)

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拟用KMnO4溶液滴定的方法,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可以测定Fe2+的含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MnO4+H+—— Fe3++Mn2++H2O(未配平)
[准备实验用品]
①仪器:a.电子天平,b.滴定管,c.100mL量筒,d.烧杯,e.漏斗,f.250mL容量瓶,g.锥形瓶,h.玻璃棒,i.药匙,j.烧瓶,k.铁架台(带滴定管夹),l.胶头滴管。
②试剂:a.硫酸亚铁补血剂药片,b.高锰酸钾晶体,c.酚酞溶液,d.KSCN溶液,
e.稀硫酸,f.稀盐酸,g.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称取0.474 g KMnO4晶体,配成250.00 mL水溶液;
②取5片除去糖衣(非还原糖)后的硫酸亚铁补血剂药片(1.500 g),研细后加稀硫酸溶解,配成100.00 mL水溶液。
③用酸式滴定管取待测“补血剂”溶液20.00mL于某容器中。
④盛装标准KMnO4溶液,静置后,读取数据,记录为KMnO4标准溶液体积的初读数。
⑤滴定,并记录KMnO4标准溶液的终读数。再重复滴定2次。
[实验记录]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
1
2
3
V(样品)/mL
20.00
20.00
20.00
V(KMnO4)/mL(初读数)
0.00
0.20
0.00
V(KMnO4)/mL(终读数)
15.85
15.22
14.98

[交流与讨论]
(1)准备的实验用品中,不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不需要的试剂有(填序号)
(2)本实验所用的KMnO4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课外小组里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四种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最后取得共识,认为最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

(4)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左上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品进行蒸馏(装置如图所示)。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
回答下列问题:
⑴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
⑵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⑶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⑷蒸馏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在步骤④中加入氯化钙的作用是
⑸该实验产品的产率为

实验室可用NH4HCO3和NaCl为原料制备纯碱。请根据下表数据和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30℃时几种盐的溶解度/g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
Na2SO4
(NH42SO4
CaCl2
MgCl2
CaSO4
36.3
27.0
11.1
41.4
40.8
78
51.7
26.2
0.165

制备纯碱的步骤如下:
①配制50 mL约25%的粗食盐水溶液(密度近似为1 g/mL)。
②精制食盐水(粗食盐中含有少量Ca2+、Mg2+、SO42-等杂质),用盐酸将滤液的pH值调至7。
③加热食盐水,将溶液温度控制在30 ─ 35℃。
④在不断搅拌下,分次将研细的NH4HCO3加入食盐水中,加完料后,继续保温、搅拌半小时。
⑤静置,趁热过滤,回收母液。晶体用蒸馏水洗涤两次。
⑥将晶体灼烧,得到纯碱。
(1)步骤①中,配制溶液的最后一步操作是
(2)步骤②中,SO42-是否需要加入某种试剂除去?,理由是
(3)步骤④中所有操作的共同目的是
(4)步骤⑤中晶体的洗涤液中主要含有的杂质阳离子是,在通常情况下,检验这种阳离子的实验操作为

(1)阿司匹林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制备基本操作流程(略)。
①写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
可用重结晶提纯法提纯阿司匹林。方法如下:

加热回流的装置如图所示:

②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
③冷凝水的流进方向是。(填“b”或“c”)。
④重结晶提纯法所得产品的有机杂质较少的原因
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的化学方法是
(2)氯化苄(C6H5CH2Cl)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采用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合成氯化苄。为探索不同光强条件对合成产率的影响,需要对不同光强条件下的粗产品(含甲苯)进行纯度检测。每一组检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称取0.300 g样品。
B.将样品与25 mL 4 mol·L-lNaOH溶液在三颈烧瓶中混合,水浴加热回流l小时后停止加热(发生的反应为:C6H5CH2Cl+NaOH→C6H5CH2OH+ NaCl)。
C.在三颈烧瓶中加入50 mL 2 mol·L-l HNO3,混合均匀。
D.将三颈烧瓶中溶液全部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E.从容量瓶中取出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6.00 mL 0.100 mol·L-1AgNO3溶液,振荡混合均匀。
F.在锥形瓶中滴入几滴NH4Fe(SO4)2溶液作为指示剂,用0.0250 mol·L-1 NH4SCN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
G.重复E、F步骤三次,消耗0.0250 mol·L1NH4SCN溶液的平均值为4.00mL。
(已知:NH4SCN+ AgNO3= AgSCN↓+NH4NO3)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C步骤所加硝酸的目的是
②在F步骤操作中,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③该产品的纯度为。(请保留2位小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