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该碑刻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 )
①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该诗反映的制度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稳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
B.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
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某一历史时期尚书仆射刘毅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
A.夏、商、周时期 | B.春秋战国时期 |
C.秦汉时期 | D.魏晋南北朝时期 |
伏尔泰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评价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三公九卿制 | B.察举制 | C.三省六部制 | D.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