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段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何在?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设置、作用是如何认识的?其真实意图是什么?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
——《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 ( 明 )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太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明朝)宣德以来,吏治已渐趋腐败,中称“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贪污成了官场积习,连负有监察职责的御史亦贪纵无忌。
——《明朝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
(2)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朝宣德以来“贪污成了官场积习”的具体原因。
(4)你认为明朝中后期吏治腐败的根源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修筑宽广的“驰道”。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齐、燕地区;一条向南直达过去的吴、楚地区。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修筑一条由咸阳直向北伸的“直道”。这条直道由咸阳经过上郡、云阳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为了配合驰道的修筑,秦王朝还统一了车轨,即统一车辆的轮距。
——据郭志坤《秦始皇大传》
材料二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今辽宁锦州市西)入安东道;二曰登州(今山东蓬莱)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入回鹘;五曰安西入西城道;六曰安南(今越南北部)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
——《新唐书 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朝政府为发展国内交通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秦朝和唐朝的交通发展,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
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材料三我国部分指令性计划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工业产品产值
工业消费品价格
农副产品价格
1984年
100
100
100
1993年
11.6
10
15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背景材料:在中印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上,曾经历过3次高潮:唐宋时期以佛教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交流;20世纪上半期,两国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患难之交;上世纪50年代,以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标志的友好合作。中、印两国既是邻国,又是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有着相似的国情。近年来,两国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和印度重新开放连接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再掀中印关系发展新高潮。
(1)写出古代中印两国交往开始的时间和途径。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唐朝时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主要的异同点?
(3)中国辛亥革命和1905—1908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潮有何共同的新特点?
(4)二战后,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有何相同的国际影响?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的方式又有何不同?
(5)概括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印度经济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阻碍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指出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53年国家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原因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实现对农业改造的?
(2)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率先包产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在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到80年代中后期,农村改革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