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
母本 |
父本 |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
一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
二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
①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 。
②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请你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则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
分析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是,F是,G是.
(2)1个A与C有两种比例关系:和,每个C含有个D,每个D可以有个E组成.
(3)D与A的位置关系是.
(4)从分子水平看,D与C的关系是.
(5)C的基因组成单位是图中.D的主要载体是图中的,
(6)在E构成的链中,与1分子G相连接的有分子的F和分子的H.
(7)遗传信息是D中排列顺序.
(8)生物的性状遗传主要通过A上的传递给后代,实际上是通过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息.
下图是DNA的分子结构模式图,在图的下面用文字写出图中1~9的名称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⑨
(1)微生物培养中的无菌技术主要包括 。
(2)如图为倒平板操作过程,操作时要待培养基 时,在附近进行。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目的是
(3)生产中通常用葡萄作原材料制作果汁、果酒及果醋。
①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充足、缺少糖原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 ,再进一步转变为 。
②果胶酶能够提高葡萄的出汁率并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其原因是 。
③从发酵条件看,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生物种类 |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
||
汞 |
各种杀虫剂 |
|||
A |
鱼(甲) |
鱼(乙) |
78 |
96 |
B |
合蚌 |
水蚤、小球藻 |
25 |
57 |
C |
小球藻 |
/ |
3 |
5 |
D |
鱼(乙) |
水蚤 |
10 |
31 |
E |
水蚤 |
小球藻 |
5 |
15 |
(1)从表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量越大。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网为,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水蚤的聚集行为给鱼提供了捕食信息,说明信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倍。(保留小数点一位数)
(3)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
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填序号);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成分为。
(4)他们还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
科学家发现人睾丸决定基因是睾丸发育的必要条件,该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当含该基因的一段Y染色体移接到其他染色体上,人群中会出现性染色体组型为XX的男性(每20000名男子中有一个)。下图为某家系患甲种遗传病(用B或b表示)的遗传图谱,3和8不携带致病基因,图中6号为性染色体组型为XX的男性。
请分析回答:
(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于遗传病。4号个体的基因型是。7号和8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甲遗传病男孩的几率是。
(2)6号个体的睾丸决定基因可能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3)若不考虑基因突变,请解释6号个体不患甲遗传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