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
我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由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法国某启蒙思想家的名著
材料二 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杰斐逊
材料三 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时,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潘恩《常识》
材料四 我们认为下列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
——美国《独立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源于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著作?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
(3)材料三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其依据何在?
(4)材料中阐述的北美独立的理由是什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65年至1877年,在俄英的幕后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派阿古柏侵八新疆,史称“阿古柏之乱”。且俄国又乘乱出兵侵占伊犁,使新疆危机雪上加霜。对此,权倾朝鲜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左宗棠力争: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
19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加入战斗,痛击阿古柏军队。1878年,除伊犁以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一一摘编自网易:《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不同的态度。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9分)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指导战后和平建设。其中提到:
1.公开签订合约,之后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秘密会晤,必须公开坦诚地进行外交活动。
5.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决定一切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14.应根据具体公约成立一个常规国际联合组织,旨在使大小各国平等享有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权力。
——据【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这三条原则怎样诠释了一战爆发的原因?
(2)这些原则有没有避免战争的再度爆发?试结合第14条的实施情况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 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撒切尔主义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货膨胀率在撤切尔夫人执政前达到近27%,1988年降至4%0 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英国的经济增长率1986年达3%,比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都快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的两次大选中,撒切尔夫人得以两度蝉联首相。
材料二:米尔顿·弗里德曼是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50年代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但弗里德曼并不主张无政府主义,他所提倡的是从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道路上转变方向,政府只应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人的角色,只应在反对技术垄断和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等方面发挥作用。他是货币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钟声《撒切尔夫人》等资料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撒切尔主义”和之前的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从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重要启示?
【原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 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 政由己出, 明察善断, 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治通鉴》卷205
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材料三“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王夫之
材料四“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唐)沈既济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武则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我们对武则天有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