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指导战后和平建设。其中提到:
1.公开签订合约,之后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秘密会晤,必须公开坦诚地进行外交活动。
5.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决定一切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14.应根据具体公约成立一个常规国际联合组织,旨在使大小各国平等享有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权力。
——据【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这三条原则怎样诠释了一战爆发的原因?
(2)这些原则有没有避免战争的再度爆发?试结合第14条的实施情况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
强调“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的德意志哲学家是
A.康德 | B.卢梭 | C.伏尔泰 | D.孟德斯鸠 |
“每一个基督徒,即使不购买赎罪券,但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灵魂同样可以得到救赎。”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圣经》 | B.《神曲》 | C.“九十五条论纲” | D.《十日谈》 |
长期以来,儒学一直为少数士大夫所垄断。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
A.“信仰即可得救”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