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社会形态转变 | B.政权发生更替 |
C.国力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②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③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④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A.《丧乱贴》 B.《肚痛帖》 c.《汉汲黯传》 D.《玄秘塔碑》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
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
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 |
D.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已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