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过去的信仰和设想都遭到了质疑,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情况推动士人们对方方面面的知识进行探索。这其中,有些新学说后来被摈弃了,而另外一些则成为以后千百年来中国思想的指南。”“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东周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隋唐时期 | D.魏晋时期 |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 |
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 |
D.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 |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尚治》篇中这样描述君主应有的作为:“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存心如赤子,处身如农夫,殿陛如田舍,衣食如贫士,海内如室家。”这表明他( )
A.反对君主专制 | B.主张执政为民 |
C.主张君民共治 | D.主张人民主权 |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这表明( )
A.重义轻利开始改变 | B.商人地位普遍提高 |
C.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 D.重农抑商名存实亡 |
北宋石守信原本作战勇猛且一向“重义轻利”,但自从“杯酒释兵权”发生之后,他忽然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由此可见“杯酒释兵权”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 B.造成了人才浪费 |
C.导致将领普遍的不满 | D.致使功臣自污以自保 |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