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对供、受体母牛用 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对供体母牛用 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2)冲卵实质上是用特定装置,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 冲洗出来。
(3)从A到E中,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时期有 。
(4)图中标号3为 ,它将来可发育为 。早期胚胎培养的目的是以检查 。哺乳动物胚胎的培养液成分一般含有 。
(5)若一次给受体母牛移入多个胚胎,产生的多个后代基因型相同吗? ;为什么?
(6)哺乳动物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是 ;哺乳动物受精过程有 、 机制阻止多精子入卵受精。
已知水稻的高杆(A)对矮杆(a)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有芒(D)对无芒(d)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
(1)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①矮杆感病有芒,②高杆感病有芒,③高杆抗病无芒。为了再最短时间内获得矮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请写出育种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为了获得矮杆无芒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育种方案,如有图。
根据预期,F1植株所结种子分株保存、播种后长出的植株应既有高杆,又有矮杆。但科研人员发现有一植株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全部表现为矮杆,并据此推断F1植株中有纯合矮杆。通过分析,认为F1纯合矮杆的植株来源可能有二种原因:一是由于母本去雄不彻底,母本自交;二是由于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通过分析F2矮杆植株上所结种子有芒和无芒的表现情况作出判断:
①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则原因是母本去雄不彻底,发生了自交。
②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则原因是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右图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部分基因分布,期中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分析回答:
(1)A、a是一对,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该果蝇与残翅红颜果蝇交配,后代雄果蝇有四种表现型,则:
①后代雄果蝇可能的表现型为,比例为。
②分析与后代中长翅白眼雄果蝇形成有关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将其绘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注明相关的基因。
(3)该果蝇与一只红颜果蝇杂交,得到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果蝇,可能的原因是。
生物学家调查发现某马尾松林中正发生着向栲树林演替的过程,局部区域已形成栲树占优势的栲树林。调查结果显示,马尾松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苗很多,但高于0.3m的马尾松幼树很少,而在栲树林中只有树林边缘才有马尾松分布。为了揭示该演替的机理,生物学家测量了马尾松和栲树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曲线所示。表中数据是生物学家一天中对马尾松林不同高度测得的光照强度(Lx)。分析回答:
(1)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限制栲树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
(2)若马尾松每天接受12小时光照,平均光照强度为1200Lx,则一昼夜10dm2的叶片净产生氧气mmol。
(3)马尾松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苗很多,但高于0.3m的马尾松幼树很少。马尾松幼苗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大多数马尾松幼苗不能长成幼树的原因是。
(4)马尾松林中的栲树高度比马尾松低,却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
(5)马尾松林演替为栲树林的过程属于演替,决定该演替方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技术的基础。下图表示利用机械法和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的简要过程,请据图回答:
(1)将植物叶片放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了
,原因是。
(2)机械法是指剪碎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组织时,有些细胞只被剪去细胞壁,释放出完整原生质体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蔗糖溶液浓度对获得的原生质体数量和活性有很大影响,浓度过低会造成不充分,易剪碎原生质体;浓度过高,则会
。
(3)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的过程中,一般使用处理叶片。与机械法相比,酶解法的优点是。
(4)16×25型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有以双线为界的中方格16个,每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图示一个中方格原生质体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作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原生质体有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原生质体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原生质体的总数为个。
下图表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利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X若为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则它在▲ 细胞中合成后进入血液,其作用是促进图中的▲等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2)b过程的发生需要光反应提供▲。h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的▲细胞中。
(3)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能发生d过程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