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和融和,是我国思想发展史上一道绕不开的风景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年是利玛窦辞世400周年。由中意两国合作推出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于2010年3月3-20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 利玛窦给中国带来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及艺术成果,让明朝士人看到了精密器械与写实油画,初步了解了天主教的教义。他巧妙借助儒家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有人评价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利玛窦的到来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勃勃生机的西方世界。
----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200年前,中国的哲学思想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是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他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主要就是看到其中有一种他在当时欧洲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和“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 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材料二: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 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 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以上材料皆据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问题:
(1)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的哪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前期(618—756)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其中河北河南二道就有74项,占全部北方水利建设项目2/3强。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竞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
——据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材料二唐时淮北(今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一部分)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北宋时更是成为首善之区,东京物流主要依赖汴河——淮水联运,推动了本地区水运发展,进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这些景象从南宋之后便不复存在。宋、金、元的争战几乎以此地区为前线,而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更是严重破坏了土壤、水文和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淮河河床抬高,导致淮河流域十年九灾(旱、涝、蝗)。此外,连年的农民起义很少不发源于淮北地区。
——摘编自吴海涛《淮北的盛衰:成因的历史考察》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水利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历史上淮北地区逐渐由盛转衰的原因。
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对人的尊重,主张重民重人,法国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人权学说。儒家思想和启蒙运动对中外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和欧洲、印度文化中的神学独断相比,中国文化显示了它的理性的一面。它没有把人的道德情感引导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莫测的境界,肯定正常情欲的合理性,强调对它的合理引导。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有两种根本自相矛盾的倾向,一方面它助长了科学的萌芽,一方面又使之受到损害。因为就前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就后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把注意力倾注于人类社会生活,而无视非人类的现象,只研究‘事’,而不研究‘物’。
材料二:《论语》是孔子对弟子讲学的语录,反映了孔子思想。《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
材料三:“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活泼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次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材料四:如果说 18 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桂桔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学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 … 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 … 中国人因此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修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在理论上为美国革命和法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准备。《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中变为现实。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1)综合材料一、二回答为什么说儒家思想重理性?(2 分)这种理性是怎样“助长了科学的萌芽”?(4 分)为什么儒家思想又损害科学的发展?(4 分)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陈独秀说“尊重孔教”是腐朽思想?(2 分)并论证“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主张的合理性。材料四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是指的什么标准?(2 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分析为什么说这个标准找到后才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3)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进行了重建?为什么说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经济成长历程》有关数据绘制
材料二在美国的策动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同盟国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的地位大大加强,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停止执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金融危机。1945年l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数据
材料四 2008年11月15日,20集团金融峰会在华盛顿召开。会前在与布什通电话时,萨科齐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这是“萨科齐代表欧洲对美国提出的要求”,即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了。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
——引自2008年ll月17日《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英国和美国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的特点及其原因。(6分)
(3)材料四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4)综合下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趋势。(4分)
(16分)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的影响,l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l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l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咨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l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871~1913年欧洲和美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直接的作用,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l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l9世纪末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它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
材料二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主要科技成就一瞄轰
时问 |
成就 |
地位 |
|
2003年10月15日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
世界第三个掌握载 |
|
载人航天工程 |
2005年lO月12日 |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
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嫦娥”绕月 |
2007年lO月24日 |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
世界第四个掌握绕 |
探测工程 |
2010年lO月1日 |
“嫦娥二号”月球卫星 |
月探测技术的国家 |
2000年lo月31日 |
北斗导航卫星一号 |
||
北斗卫星 |
2000年l2月21日 |
北斗导航卫星二号 |
世界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 |
定位系统 |
2003年5月25日 |
北斗导航卫星三号 |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
2008年2月 |
北斗导航核心芯片 “领航号”正式诞生 |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四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同时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给“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颁奖词是: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
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ll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中得出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四概述我国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