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a~f均为气体物质。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可表示氧气的是   ▲  (填字母)。
(2)b参与光合作用的   ▲  阶段,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   ▲  ;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  阶段,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   ▲  
(3)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4)若用14C标记CO2,则光合作用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   ▲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该微生物为___(真核/原核)生物,呼吸作用类型为___

(2)该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可分解___,产生的终产物是___
(3)为研究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常要取样统计分析,并测定pH值。若某研究员将样品的次序搞乱了,那么,判断取样先后顺序的主要依据是___
(4)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丙同学的错误是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
(5)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葡萄醋、___、___

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和_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__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因变量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填"6-BA"或"IAA")。

2001年11月25日,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利用成人细胞首次克隆出人类早期胚胎,消息公布后,引起全世界的轩然大波;11月29日,中国卫生部明确表示:中国不赞成、不支持、不接受任何克隆人实验,赞成以治疗和预防疾病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但研究必须是有序的,并要在有效监控条件下进行。试回答:
⑴高等动物的克隆方法一般是:供体(被克隆个体)的体细胞 + 去核卵细胞 重组细胞早期胚胎个体:
①“多利”采用了上述技术路线,一般认为这种生殖(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生殖。
②a过程是______过程。

A.有丝分裂 B.细胞融合 C.体外受精 D.细胞杂交

③ b过程在离体条件下进行,除了营养和适宜电脉冲刺激之外,至少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c过程应用了________技术
④克隆技术的突破说明了
(答案有两点)。
⑤ “胚胎干细胞”是指胚胎发育初期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全能分化能力的细胞。中国科学家利用牛胚胎干细胞改进了克隆技术,培育出多头克隆牛,使得工厂化生产克隆动物成为可能,其方法可能是:供体牛的细胞核+去核卵细胞→→许多克隆牛。
⑵“多利”不是百分之百的复制品,原因是

下图4-3-1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1)容器A中放置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
(2)容器A的动物器官或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处理是,然后用
酶处理,这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这样做的目的是
(3)培养首先在B瓶中进行。瓶中的培养基成分有等。在此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有许多细胞衰老死亡,这是培养到第代,到这时的培养称为
(4)为了把B瓶中的细胞分装到C瓶中,用处理,然后配置成,再分装。
(5)在C瓶中正常培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胞全部死亡。原因是

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3)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4)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5)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