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 | B.推恩令 |
C.夺取诸侯的爵位 |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
下图是某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直观展示,据此理解其反映的主题是( )
A.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
B.美苏“冷战”完全抑制了多极化的发展 |
C.不结盟运动支持欧共体、日本崛起 |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 B.通讯工具不同 |
C.主要动力不同 | D.交通工具不同 |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有钱人以在泰晤士河上坐轮船游览伦敦为时尚 |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
C.大街上电线杆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