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 |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
C.因之以饥馑因:趁着 |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或:有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B.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②为国以礼 |
C.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D.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②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对下列各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与点也 ② 唯求则非邦也与
③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鸟兽不可与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与其它不同。 |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皙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万民同乐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正好符合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
B.此篇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子路性急直率,有点粗疏鲁莽;冉有、公西华谦虚谨慎,平易谦和;曾晰则显得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
C.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
D.弟子们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态度:对曾皙表示非常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达对弟子的满意;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思诚咏白堂记
金王若虚
有所慕于人者,必有所悦乎其事也。或取其性情德行才能技艺之所长,与夫衣服仪度之如何,以想见其仿佛;甚者,至有易名变姓以自比而同之,此其嗜好趋向,自有合焉而不夺也吾友高君思诚,茸其所居之堂以为读书之所,择乐天绝句之诗,列之壁间,而标以“咏白”。
盖将日玩诸其目而讽诵诸其口也。
一日,见告曰:“吾平生深慕乐天之为人,而尤爱其诗,故以是云,何如?”
予曰:“人物如乐天,吾复何议?子能于是而存心,其嗜好趋向,亦岂不佳?然慕之者欲其学之,而学之者欲其似之也。慕焉而不学,学焉而不似,亦何取乎其人耶? 盖乐天之为人,
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不为荣喜,不为穷忧,所谓无入而不自得者。今子方皇皇干禄之计,
求进甚急,而得丧之念,交战于胸中,是未可以乐天论也。乐天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子则雕镌粉饰,未免有侈。而驰骋乎其外,是又未可以乐天论也。虽然,其所慕在此者,其所归必在此。子以少年豪迈,如川之方增,而未有涯涘,则其势固有不得不然者,若其加之岁年而博以学,至于心平气定,尽天下之变,而返乎自得之场,则乐天之妙,庶乎其可同矣。始俟他日复为子一观而评之。”
选自《古文鉴赏词典》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乎天造,厌乎人意厌:厌恶 |
B.今子方皇皇干禄之计干:追求 |
C.自有合焉而不夺也夺:改变 |
D.姑俟他日复为子一观而评之俟:等待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证明高思诚“未可以乐天论”的观点的一组是
①择乐天绝句之诗,列之壁间,而榜以“咏白”
②平生深慕乐天之为人,而尤爱其诗
③乐天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
④皇皇干禄之计,求进甚急,而得丧之念,交战于胸中
⑤雕镌粉饰,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
⑤少年豪迈,如川之方增,而未有涯涘
A.①③④ | B.①②⑥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心中有仰慕的人,就应该首先仰慕他的人格品行,其次是技艺所长,再次是服饰仪度,最后是名姓。 |
B.作者朋友高思诚,仰慕白居易的为人,尤其爱他的诗,于是修茸了居室作书房,选择了白诗挂在墙上,并题署书房名为“咏白”。 |
C.作者对高思诚和白居易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高思诚与白居易相差甚远,虽然他很仰慕白居易,但却不适合学习白居易。 |
D.作者认为高思诚年轻豪迈,如果假以时日,学问广博,也一定可以达到白居易的高妙境界。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任 峻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河南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①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甚见亲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③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六)
【注】:①太祖:曹操。②从妹:堂妹。③枣祗zhī:陈留太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胜:战胜,超过。 |
B.明府若能唱之唱:倡导。 |
C.若权行河南尹事 行:代理。 |
D.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 典:掌管、负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的一组是
A.众不知所从若属皆且为所虏 |
B.太祖以峻功高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C.起于枣诋而成于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太祖流涕者久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峻在东汉末年军阀纷争的局面中,说服中牟县令杨原首先起事讨伐董卓,后来他又带人跟随曹操,应该说是一个有胆有谋的俊杰。 |
B.任峻很得曹操信任,担任典农中郎将时,向曹操建议在许下用屯田制来筹集军粮,于是得谷百万斛,使仓廪皆满,对地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
C.官渡之战中,为把粮食运到前线,任峻让一千辆马车组成一队,分十路并进,组成双层军阵来环绕保卫运粮车队。这样一来,敌人就不敢接近运粮的队伍。 |
D.任峻为人宽厚有度量,又通晓事理,每有上陈的建议,曹操很赞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治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
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选自《明代散文选译》)
[注]龟龄:指宋代学者王十朋,字龟龄,曾任绍兴府判,作有《会稽风俗赋》,写及鉴湖中莲女、渔郎往来的风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连接
B. 或至游舫治尊,歌笑互答官长
C. 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遗憾
D. 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约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
B. 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C. 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D. 而直为一湖山也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3. 下列句子中,与“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一句中“官”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C.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 下列对原文的鉴赏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先描述了“豁然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山水等人间风物,突出景致的优美,然后写“豁然堂”的改造和名字的由来。
B.“豁然堂”命名的原因是:改建后,该堂视野豁然开阔,从而能够饱览方圆百里之内的山光水色。
C. 文章最后由“豁然堂”所带来的人的视野的改变,自然地联系到“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的关系,这是一种由事及理、借物说理的写法。
D. 作品层次清晰,描绘景物细致入微,语言以长句为主,杂以短句,错落有致,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初名巽,自以更名应举非是,当祭必称巽。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瞷其每食舍肉,密归遗母,为设二器驰送,乃肯肉食,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江万里守吉州,守道适贡于乡,万里独异视之。
淳祐元年举进士,廷对,言:“国事成败在宰相,人才消长在台谏。昔者当国恶箴规,言者疑触迕,及其去位,共谓非才。或有迎合时宰,自效殷勤,亦有疾恶乖方,苟求玼颣,以致忠邪不辨,黜陟无章。”唱名,徐俨夫为第一,俨夫握守道起曰:“吾愧出君上矣,君文未尝不在我上也。”授雩都主簿。
丁母忧,服除,调赣州司户,其次在十年,后万里作白鹭洲书院,首致守道为诸生讲说。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守道为岳麓书院副山长。守道初升讲,发明孟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学者悦服。宗人新及子必泰先寓居长沙,闻守道至,往访之。初犹未识也,晤语相契,守道即请于子良,礼新为岳麓书院讲书。新讲《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守道起曰:“长沙自有仲齐,吾何为至此。”仲齐,新之字也。逾年,新卒,守道哭之恸,自铭其墓,又荐其子必泰于当道。子良代,守道复还吉州。
里有张某丧其父小祥而舅氏讼以事系之狱使不得祭邀其售己地以葬守道闻之叹曰吾惟痛斯子之不得一哭其父也且其痛奈何?明日告之邑令曰:“此非人心,滨祭而薄之,挠葬而夺之,舅如此,是自食其肉也。请任斯子出,祭而复狱。”令亟出之。其舅丑诬守道,守道亦不自辨。转运使包恢为请祠于朝。万里入为国子祭酒,荐为史馆检阅,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
(选自《宋史·欧阳守道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 自以更名应举非是不对
B. 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老人、孩子
C. 唱名,徐俨夫为第一点名
D. 又荐其子必泰于当道路中间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
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B. 及其去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守道哭之恸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请任斯子出,祭而复狱
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下列各句,与“吾何为至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 大王来何操B. 籍何以至此
C. 沛公安在 D. 姜氏何厌之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守道是吉州人,字公权,但他遇到祭祀一定自称欧阳巽。很小的时候因为失去父亲,所以家里很穷,没有老师,只好自己努力学习。
B. 乡人聘请给子弟做老师,主人窥见他每次吃饭都不吃肉,暗地送回家给母亲,便准备两碗马上送去,这才肯吃肉。
C. 欧阳守道担任狱麓书院副山长,第一次登席讲学,发明了孟子端正民心、继承三圣的学说,求学的人都很乐意接受。
D. 欧阳守道为乡里一个因受其舅的告发而入狱的张姓的人讲情,让他能够暂时出狱为其父祭祀,并为此而受到张姓的舅舅诬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初,鲁国孔熙先博学文史,兼通数术,有纵横才志;为员外散骑侍郎,不为时所知,愤愤不得志。父默之为广州刺史,以赃获罪,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为救解得免。及义康迁豫章,熙先密怀报效。且以为天文、图谶,帝必以非道晏驾,由骨肉相残;江州应出天子。以范晔志意不满,欲引与同谋,而熙先素不为晔所重。太子中舍人谢综,晔之甥也,熙先倾身事之,综引熙先与晔相识。
熙先家饶于财,数与晔博,故为拙行,以物输之。晔既利其财,又爱其文艺,由是情好款洽。熙先乃从容说晔曰:“大将军英断聪敏,人神攸属,失职南垂,天下愤怨。小人受先君遗命,以死报大将军之德。顷人情骚动,天文舛错,此所谓时运之至,不可推移者也。若顺天人之心,结英豪之士,表里相应,发于肘腋;然后诛除异我,崇奉明圣,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小人请以七尺之躯,三寸之舌,立功立事而归诸君子,丈人以为何如?”晔甚愕然。熙先曰:“昔毛玠竭节于魏武,张温毕议于孙权,彼二人者,皆国之俊义,岂言行玷缺,然后至于祸辱哉?皆以廉直劲正,不得久容。丈人之于本朝,不深于二主,人间雅誉,过于两臣,谗夫侧目,为日久矣,比肩竟逐,庸可遂乎!近者殷铁一言而刘班碎首彼岂父兄之仇百世之怨乎所争不过荣名势利先后之间耳及其末也唯恐陷之不深发之不早戮及百口犹曰未厌是可为寒心悼惧岂书籍远事也哉今建大勋奉贤哲图难于易以安易危享厚利收鸿名一旦苞举而有之岂可弃置而不取哉!”晔犹疑未决。熙先曰:“丈人奕叶清通,而不得连姻帝室,人以犬豕相遇,而丈人曾不耻之,欲为之死,不亦惑乎?”晔门无内行,故熙先以此激之。晔默然不应,反意乃决。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四卷》)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得久容容:容纳
B. 过于两臣过:错误
C. 熙先倾身事之事:巴结
D. 由骨肉相残由:原因,理由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为员外散骑侍郎父默之为广州刺
B. 综引熙先与晔相识数与晔博
C. 以范晔志意不满以物输之
D. 熙先乃从容说晔曰反意乃决
3. 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都能体现孔熙先用计谋劝范晔造反的一项是()
①数与晔博,故为拙行,以物输之
②熙先倾身事之,综引熙先与晔相识
③大将军英断聪敏,人神攸属,失职南陲,天下愤怨
④丈人奕叶清通,而不得连姻帝室
⑤以范晔志意不满,欲引与同谋
⑥以为天文,图谶,帝必以非道晏驾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②③D. 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鲁国人孔熙先不仅有才华,他精通文学和历史,并通晓数术,而且有纵横天下的才气和抱负。担任员外散骑侍郎时,不被当世人所了解,愤愤而不得志。
B. 孔熙先家非常富有,他常常和范晔在一块儿赌博,他故意赌得不好,将钱输给范晔。
C. 孔熙先游说范晔造反,因为他们很亲近,范晔早就知道孔熙先有造反的想法,范晔就毫不犹豫下决心造反。
D. 范晔家人品行不端,孔熙先就以此来激怒范晔,范晔于是下定了造反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