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科技强国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A.有教无类 | B.为政以德 |
C.“仁”的思想 | D.“仁政”思想 |
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其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
B.法家思想影响大 |
C.儒家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
D.法家主张实行“法治”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下面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 D.教育日益普及 |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的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 |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 |
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评论不正确的是()
A.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主义的表现 |
B.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
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