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 A.中外朝制度 | B.刺史制度 | C.郡国并行制度 | D.郡县制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最具历史洞察力的是
| A.光明大道,前途无量 | B.回光反照,走向灭亡 |
| C.缓慢发展的经济复兴 | D.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
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 B.国内政局的稳定 |
| C.国际社会的支持 | D.科技发展的影响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A.禁烟运动 | B.洋务运动 |
| C.戊戌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 A.商品经济 |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 C.自然经济 |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若研究这一现象的成因,我们应重点搜集哪方面的信息
| A.英语具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强大影响 |
| B.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
| C.英美曾先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
| D.英国曾长期居于世界贸易垄断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