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趋向及特点。以下表述最
恰当的是
| 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 | 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 |
| 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根本原因 |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一脉相承的是( )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B.学习西方的技术 |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
| D.倡西学、兴民权 |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
|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
|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
|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 |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
|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
|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
|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位学者做过如下评价“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 )
| A.李贽 | B.王夫之 |
| C.黄宗羲 | D.顾炎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