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走:逃跑 |
B.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数:屡次 |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
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矜:夸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鲁阳山遇贼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此孝子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
C.芝乃驰檄济南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D.因芝妻伯父董昭相如因持璧却立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项是( )
⑴母老,唯在诸君 ⑵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⑶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⑷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⑸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⑹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⑴⑵⑷ | B.⑵⑶⑸ | C.⑴⑷⑹ | D.⑶⑸⑹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
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
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鉴于刘勋的特殊身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获罪。 |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将一卷文言文阅读语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⑵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⑶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区册序①
韩愈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②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从游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③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注】①本文作于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期间。②侔(móu):等同。③挐(ráo)舟:划船,撑船。④“逃空虚”句:意思是说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便觉得欣喜了。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虞:忧。 |
B.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且:将近。 |
C.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奉:接受,遵守。 |
D.与之翳嘉林,坐石矶翳:昏暗。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言语不通,画地为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C.自南海挐舟而来抚孤松而盘桓 |
D.若有志于其间也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恨。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
钦处家笃恩谊,正伦理,厚姻成,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不躬拜床下床:卧具,睡床 |
B.必宥尔,无恐宥:宽恕。 |
C.磨砻淬厉,成其器业磨:磨炼 |
D.弘治改元,用阁臣荐用:由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钦听其论学其孰能讥之乎 |
B.罗拜而泣呼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钦做官,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
B.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 |
C.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 |
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2)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鉴,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游。妻罄妆奁赠送。延赏喜□往也,遗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其所有者,其妻张氏□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乃改易姓名,以“韦”作“韩”,以“皋”作“翱”,左右莫敢言之也。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替相公者,乃韦皋将军,非韩翱也。”苗夫人曰:“若是韦皋,必韦郎也。”延赏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苗夫人又曰:“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见疏。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吾不识人。”西门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③,过于布素之时。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
注释:①俦:chóu,匹敌②外姑:岳母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有鉴鉴:明察 |
B.既以女妻之妻:妻子 |
C.韦乃告辞东游 游:游览 |
D.妻罄妆奁赠送罄 :用尽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延赏喜□往也
②其妻张氏□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
③皋□勤王之功持节西川
A.而之与 | B.其所以 | C.而之以 | D.其所与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B.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C.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D.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
B.韦皋是个有骨气的铮铮男儿,离家后,他一并送还了张家赠送的所有物品。 |
C.张延赏因为女婿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而觉得他不合时宜,难成大事。 |
D.“苗氏因识佳婿而被敬”的故事使当时轻视贫贱之婿的社会风气有所改观。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见疏。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2)韦皋为什么离开张家?请结合文本分点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广士①
(宋)苏洵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下人,夷狄异类,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坐之郡国,而不以为怍。古者,天下之国大而多士大夫者,不过曰齐与秦也。而管夷吾相齐,贤也,而举二盗焉;穆公霸秦,贤也,而举由余焉。是其能果于是非而不牵于众人之议也,未闻有以用盗贼、夷狄而鄙之者也。今有人非盗贼、非夷狄,而犹不获用,吾不知其何故也。
夫古之用人,无择于势,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之子弟而贤则用之,武夫健卒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胥史贱吏而贤则用之。今也,布衣寒士持方尺之纸,书声病剽窃之文,而至享万钟之禄;卿大夫之子弟饱食于家,一出而驱高车,驾大马,以为民上;武夫健卒有洒扫之力,奔走之旧,久乃领藩郡,执兵柄;巫医方技一言之中,大臣且举以为吏。若此者,皆非贤也,皆非功也,是今之所以进之之途多于古也。而胥史贱吏,独弃而不录,使老死于敲榜趋走,而贤与功者不获一施,吾甚惑也。
昔者汉有天下,平津侯、乐安侯辈皆号为儒宗,而卒不能为汉立不世大功。而其卓绝隽伟震耀四海者,乃其贤人之出于吏胥中者耳。夫吏胥之人,少而习法律,长而习狱讼,老奸大豪畏惮慑伏,吏之情状、变化、出入无不谙究,因而官之,则豪民猾吏之弊,表里毫末毕见于外,无所逃遁。而又上之人择之以才,遇之以礼,而其志复自知得自奋于公卿,故终不肯自弃于恶以贾罪戾,而败其终身之利。
今之吏胥则不然,始而入之不择也,终而遇之以犬彘也。长吏一怒,不问罪否,袒而笞之;喜而接之,乃反与交手为市。其人常曰:长吏待我以犬彘,我何望而不为犬彘哉?是以平民不能自弃为犬彘之行,不肯为吏矣,况士君子而肯俯首为之乎!然欲使之谨饰可用如两汉亦不过择之以才待之以礼恕其小过而弃绝其大恶之不可贳②忍者而后察其贤有功而爵之禄之贵之勿弃之于冗流之间。则彼有冀于功名,自尊其身,不敢匄③夺,而奇才绝智出矣。
(有删改)
【注】①本文是苏洵主张广召士人的一篇论文。②贳:赦免,宽大。③匄:同“丐”,乞求。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以为怍怍:羞愧 |
B.出入无不谙究谙:熟悉 |
C.故终不肯自弃于恶以贾罪戾贾:招惹 |
D.终而遇之以犬彘也遇:接触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贵而贵取焉斯天下之民至焉 |
B.未闻有以用盗贼、夷狄而鄙之者也无以至千里 |
C.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D.是今之所以进之之途多于古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认为凡是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人,不管他曾是盗贼下人、夷狄异类,都应该选用,他对举荐过盗贼、夷狄的管仲、秦穆公大加赞赏。 |
B.苏洵引用汉代的史实,阐明真正能为国家建立不世大功的不仅仅是儒生,还有具有真实才能的胥吏,从而表明要从下层官吏中选拔人才的主张。 |
C.苏洵尖锐的指出,当时平民百姓特别是使君子不肯俯首为吏,主要是因为一些长官不懂得尊重人才,不能“以礼待之”。 |
D.本文以古为鉴,并且以今之非衬古之是,既造成了行文上的波澜跌宕,也使作者正面的用人思想和用人方法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 欲 使 之 谨 饰 可 用 如 两 汉 亦 不 过 择 之 以 才 待 之 以 礼 恕 其 小 过 而 弃 绝 其 大 恶 之 不 可 贳 忍 者 而 后 察 其 贤 有 功 而 爵 之 禄 之 贵 之 勿 弃 之 于 冗 流 之 间。把文中划线句子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其能果于是非而不牵于众人之议也。
(2)而其卓绝隽伟震耀四海者,乃其贤人之出于吏胥中者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贯,字仲通,其先相州安阳人,后葬其父河阳,因家焉。少倜傥,数上疏言边事。举进士,真宗识贯名,擢置高第。历知卫州、泾州。督察盗贼,禁戢不肖子弟,簿书筦库,赋租出入,皆自检核。尝谓僚属曰:“视县官物如己物,容有奸乎?”州人惮其严。擢利州路转运使。岁饥,出职田粟赈饥者,又帅富民令计口占粟,悉发其余。徙陕西,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入为三司盐铁判官。领河北转运使,请疏徐、鲍、曹、易四水,兴屯田。
贯喜言兵,咸平中,大将杨琼、王荣丧师而归,贯上书曰:“前日不斩傅潜、张昭允,使琼辈畏死不畏法,请自今合战而奔者,主校皆斩;大将战死,裨校无伤而还,与奔军同。军衄城围,别部力足救而不至者,以逗留论。”真宗嘉纳之。又尝上《形势》、《选将》、《练兵论》三篇,大略言:地有六害。今北边既失古北之险,然自威虏城东距海三百里,沮泽硗确,所谓天设地造,非敌所能轻入。由威虏西极狼山不百里,地广平,利驰突,此必争之地。凡争地之利,先居则佚,后起则劳,宜有以待之。
昔李汉超守瀛州,契丹不敢视关南尺寸地。今将帅大抵用恩泽进,虽谨重可信,卒与敌遇,方略何从而出邪?故敌势益张,兵折于外者二十年。
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可以卫京师,不可以戍边境。请募土人隶本军,籍丁民为府兵,使北捍契丹,西捍夏人。敌之情伪,地势之险易,彼皆素知,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矣。
后以疾卒。著《兵略》,世颇称之。子安石。
(选自《宋史·陈贯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葬其父河阳,因家焉家:安家 |
B.真宗识贯名,擢置高第第:及第,考中 |
C.州人惮其严惮:惧怕 |
D.世颇称之称:赞许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
B.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
C.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
D.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贯得到皇帝的赏识:陈贯年少时卓越不凡,考中为进士,真宗皇帝就知道他的名字,后来上书关于军队的管理,以及三篇相关军事的文章都得到皇帝的赞许。 |
B.陈贯尽职尽责:督察盗贼时,对赋租的收入和支出,都亲自检查核实,曾经对同僚们说:如果将国家财物当作自己的财物,就不会容忍奸贼的存在了。 |
C.陈贯体恤百姓,重视农业:作利州路转运使时拿出自己职田的粟米赈济饥荒者,兼任河北转运使,请求兴修水利、大兴屯田。 |
D.陈贯精通军事:他认为威虏城东地势险要,敌人不能轻易进入,威虏往西土地广阔平坦,有利于车马疾行,是兵家必争之地。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争地之利,先居则佚,后起则劳,宜有以待之。
(2)今将帅大抵用恩泽进,虽谨重可信,卒与敌遇,方略何从而出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