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2006——2009年投资和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项目 |
2006年 |
2007![]() |
2008年 |
2009年 |
投资 |
42 |
40.9 |
45.1 |
42.3 |
消费 |
38.7 |
39.4 |
45.7 |
52.5 |
注:我国平均消费率为58%,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平均投资率为3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美国消费对其GDP的贡献率约在80%左右。
材料二 进入“后危机时代”的2010年,中国经济应从“保增长”转向“促转变”,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跟踪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功能,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特别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材料三 2008年国务院出台最新机构改革方案:“大部制”有望精简国务院部门为20个。参与设计政府机构改革课题设计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表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走向公共服务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
(1)分析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国家应怎样利用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与图2各反映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哪种方法?
(2)请说明在图2中,资本家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结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谈谈我国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材料一:李嘉图提出:商品的价值与投在它们生产上的劳动成比例;这里的劳动不仅包括投在商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也包括投在实现该劳动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机器上的劳动。
材料二:李嘉图认为: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制成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规定其价值的永远不是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时用的较小量劳动,而是不享有这种便利的人进行生产时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上述材料表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哪些贡献?
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求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1)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
(2)应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世界贸易额正在经历1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原因是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护主义压力的上升和贸易信贷的缩减使市场需求形势进一步恶化,为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2009年4月2日 声明重申,将抵制保护主义。
根据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各国达成抵制保护主义共识的原因和意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