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我国古代步入了全面繁荣时期。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民族关系方面、对外交往方面、文化方面等等都表现出繁荣的局面。隋唐的繁荣引起了大多数人的理性思考,以古鉴今,那时的做法可能会为我们现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某些良好的借鉴。
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净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
材料二:尚书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部尚书……。门下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宜署中覆,然后行焉。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材料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欧亚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据材料一评价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哪些主要制度?并分别简述其作用。
(3)隋唐政治制度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特点?本质上有何区别?
(4)据材料三概括唐朝文化圈形成的原因。
材料一珍妮纺纱机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当时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喷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发明在英国和世界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1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与工业革命有何关系?(2分)你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有何认识?(1分)
中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对历史和现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欲中国之不亡,必自至诚至敬尊孔子为教主始。
——摘自康有为《中华救国会》
材料三: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摘自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四: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2)汉代儒家学说的地位有何变化?(2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孔教(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4)对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世界人口的增长(7分)
材料一:公元1~2000年世界人口的增长图
(1)上面的图表反映了世界人口增长具有什么趋势和特点?(2分)
(2)体现这种增长趋势的重要因素是什么?(2分)
材料二:马尔萨斯在1798年出版的著作《人口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进步的影响》中提出:抑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一种是战争、灾荒、瘟疫等,对此,马尔萨斯称其为“积极抑制”;另一种是要那些无力赡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马氏称其为“道德抑制”。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认识?(3分)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8分)
(1)依据图中所绘,请你描述北宋交通的情况。(4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叙述北宋东京的城市功能。(2分)
(3)北宋汴京繁荣的原因有哪些?(2分)
铁路改变世界(8分)
1870~1900年世界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
全世界 |
欧洲 |
美洲 |
亚洲 |
1870 |
210 |
105 |
93 |
8 |
1880 |
372 |
169 |
175 |
16 |
1890 |
617 |
224 |
331 |
34 |
1900 |
760 |
284 |
402 |
60 |
请回答:
(1)这一时期全世界铁路发展的状况怎样?(4分)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世界铁路网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和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