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

A.科学社会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从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上述材料说明

A.知识经济首先出现在美国 B.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加大
C.美国进入信息化社会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互相借鉴的有
①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②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美国的罗斯福新政④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印度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在1947年11月声称:“我们的目的应当是逐渐形成一种使行政效率和个人自由相结合的政治制度,逐渐形成一个实行最大限度生产而不发生私人垄断资本集中和财富集中的使城乡经济保持适当平衡的经济结构。这样一个社会结构可以替代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和集团国家的严格控制。”下列对二战后印度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提出建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
B.借助国家力量加深对政治和经济的干预以抵制社会主义思潮
C.借鉴苏联发展经济的经验,实行计划经济
D.推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

A.起因于国内爆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B.为逃避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歧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出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出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了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史实的是

A.用行政手段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B.大力发展苏联的军备力量
C.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D.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