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业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二: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三:(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从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1分)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活动?(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与甘地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
(4)一历史兴趣小组想对孙中山和甘地作一个专题性研究,请帮他们列出一个适当的专题名。(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等。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50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金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到1919年八年间,建成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的企业的扩建,新增加资本达到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⑵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最初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2分)列举两个典型的民族企业。
⑶1928—193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
材料三 1942—1944年,日本从华北煤矿掠走近2000万吨煤;1938—1945年,从当涂、大冶等地掠走1670万吨铁矿石。日本还掠夺华商纱厂54家,占沦陷区华商纱厂的89%。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民族资本主义要获得发展需克服哪些障碍?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并分析其影响。(12分)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明报》1999年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中获胜,排名榜首,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其后,排第二、三位。
材料二:列宁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马克思跃居排名榜首位,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些贡献?
(2)真理是不断发展完善的,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
(3)作为青年学生,应该从以上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成就这三位伟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史实分别概括三位杰出人物的主要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二: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悼念文章布满各地大小报纸。有个叫卢绍稷的人,发表了《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不及,理所应当尊为国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领奖者为什么强调“真正应该领奖的是甘地本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孙中山、华盛顿被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甘地和孙中山领导各自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结果,给你相同的启示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