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
A.淀粉、核酸 | B.脂肪、胰岛素 |
C.胆固醇、载体 | D.ATP、RNA |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胸腺嘧啶“T”的是()
A.DNA聚合酶 | B.烟草花叶病毒 | C.ATP | D.T淋巴细胞中的线粒体 |
下列哪一种构造或物质的组成成分不可能是“核糖”()
A.叶绿体 | B.细菌质粒 | C.核糖体 | D.tRNA |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里奥·卡佩基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基因敲除”技术(通常叫基因打靶)的出现,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准确地“敲除”DNA分子上的特定基因,从而为研究基因功能开辟了新途径。该技术的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分离胚胎干细胞。从小鼠囊胚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在培养基中扩增。这些细胞中需要改造的基因称为“靶基因”。
第二步:突变DNA的体外构建。获取与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该DNA片段上插入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使该片段上的靶基因失活。
第三步:突变DNA与靶基因互换。将体外构建的突变DNA转移入胚胎干细胞,再通过同源互换,用失活靶基因取代两个正常靶基因中的一个,完成对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第四步:将第三步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转移到添加新霉素的培养基中筛选培养。
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敲除技术”以胚胎干细胞作为对象是因为胚胎干细胞具有性。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需要以作为饲养层细胞。
(2)在第三步中,涉及的变异类型是。
(3)在靶基因中插入neoR基因的目的是。
(4)假设经过上图表示的过程,研究者成功获得一枚“敲除”一个靶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并培育成一只雌性克隆小鼠,则:
①该克隆小鼠的后代是否都含有neoR基因, 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克隆小鼠(填“是”或“不是”)已经满足研究者对靶基因进行功能研究的需要?如果是,说明理由。如果否,简述如何利用上述小鼠才能获得符合需要的小鼠。理由或简述如何才能获得符合需要的小鼠: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作为动力,生命活动中发生着能量形式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生态学家对哺乳动物的个体总代谢率(每小时耗氧量)、单位体重代谢率(每小时每千克体重的耗氧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物 |
体重/kg |
总耗氧量/O2·h-1 |
单位体重耗氧率/O2·kg-1·h-1 |
巢鼠 |
0.009 |
0.0225 |
2.50 |
黄鼠 |
0.096 |
0.09 |
0.93 |
猫 |
2.5 |
1.70 |
0.68 |
马 |
650 |
71.10 |
0.11 |
(1)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需氧呼吸,其反应式为,其第二阶段称为,与该阶段相关的酶分布在。
(2)哺乳动物总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相同生物量的巢鼠和马,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有机物哪个多?。
(3)从能量传递的效率分析,食物链甲(植物→巢鼠→猫)和食物链乙(植物→黄鼠→猫)中,能量传递效率较高的是食物链。
(4)对个体大小与单位体重耗氧率的相关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在温度为30℃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图乙表示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试回答:
(1)图甲装置中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
(2)图甲中,为了改变光照强度,具体措施是。
(3)光照强度为d时,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内、外)。生成一分子三碳糖离开卡尔文循环,需分子CO2参与固定。
(4)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填<、=、>)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从周围吸收单位的二氧化碳。
(5)已知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则乙图中c对应的柱状体向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