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各题。(共14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涉及默写,此句省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涉及默写,此句省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无以至今日 ( ) ②过蒙拔擢( )
③日薄西山( )④听臣微志(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A.①与②相同 | B.①与③相同 |
C.②与③相同 | D.①②③都不相同 |
下面四个句子中, “之” 作代词的一项是( )
A.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B.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C.之二虫又何知 |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鲁亮侪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明早诣辕,田公盛气迎之,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摄:代理 |
B.伺鲁公来,盍诉之诉:申诉 |
C.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谒:拜见 |
D.鲁不谢,走出谢:感谢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鲁亮侪是“奇男子”的一组是
①鲁谩曰:“若问云何?”
②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
③具衣冠辞李
④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
⑤合邑士民焚香送之⑥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③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亮侪在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任职,被派去收缴中牟县令李令的官印,并代替他接任县令的官位。 |
B.在摘印事件中,文章详写了三个片段,即鲁亮侪私行察访、与李令见面以及严厉指出田文镜的过失。 |
C.鲁亮侪“掷印铿然”、“竟怒马驰去”的举动是出人意料的,这充分显示出他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和奇伟正直的形象。 |
D.文章通过描写田文镜的威猛严苛以及其他官员的懦弱胆怯,有力地衬托出鲁亮侪的胆识才干和沉着勇敢。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定伯捉鬼
干宝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搜神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伯诳之诳:欺骗 |
B.鬼便先担定伯数里担:背 |
C.我新鬼,故身重耳故:原来、旧有的 |
D.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唾:吐唾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欲至何所?(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B.(1)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
C.(1)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2)因之以饥谨。 |
D.(1)“我亦欲至宛市。”遂行。(2)又郊败之,遂灭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定伯夜行遇鬼,无所畏惧,终于将鬼捉住。 |
B.宋定伯善于发挥人的智慧,克“鬼”制胜。 |
C.文章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形象鲜明,故事生动有趣。 |
D.文章认为,世上本没有鬼,应破除迷信思想。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谪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谪。”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谪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由是起为河南太守。既至官,当遣从史西,召善书吏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遵冯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意,河南大惊。数月免。
久之,复为九江及河内都尉,凡三为二千石。而张竦亦至丹阳太守。后俱免官,以列侯归长安。竦居贫,无宾客,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而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先是,遵常谓张竦:“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不敢蹉跌,而我放意自恣,浮沉俗间,官爵功名,不减于子,而差独乐,顾不优邪!”竦曰:“人各有性,长短自裁。子欲为我亦不能,吾而效子亦败矣。虽然,学我者易持,效子者难将,吾常道也。”
及王莽败,二人俱客于池阳,竦为贼兵所杀。更始至长安,大臣荐遵为大司马护军,使匈奴。单于欲胁诎遵,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遣还。会更始败,遵为贼所败,时醉见杀。
(节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涉传记,赡于文辞赡:富足,充足。 |
B.遵冯几,口占书吏冯:通“凭”,靠着。 |
C.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
D.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期:约会。 |
以下句子中,分别表明陈遵“放纵不拘”和“富有才华”的一组是()
A.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复为九江及河内都尉,凡三为二千石 |
B.而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 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 |
C.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 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 |
D.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 |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遵为人放纵不拘,张竦清廉节俭,二人虽操行不同,却互相亲近友爱。文章多次拿张竦和陈遵对比,衬托出陈遵“放意自恣”的性格,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
B.陈遵热情好客,大宴宾客时,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不让他们离开。一位刺史和尚书有约却无法脱身,只得去拜见并请求陈遵的母亲,才得以从后门出去。 |
C.陈遵在公府为官的时候,每日喝醉酒后才归来,官署的事都耽误了。官署旧例,如犯错满百将被罢官,陈遵最终被罢官。 |
D.陈遵虽放纵不拘,好酒任性,但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受到王莽和匈奴单于的赏识。但在最后,还是因兵败时酒醉被杀。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6分,共18分)
张巡,蒲州河东人。兄晓,开元中监察御史。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巡聪悟有才干,举进士,三以书判拔萃入等。天宝中,调授清河令。有令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时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贼,民吏百余人不从命,潮皆反接,仆之于地,将斩之。会贼来攻城,潮遽出斗,而反接者自解其缚,闭城门拒潮召贲。贲与巡引众入雍丘,杀潮妻子,婴城守备。吴王祗承制授贲监察御史。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
时许远为睢阳守,与城父令姚摐同守睢阳城,贼攻之不下。初禄山陷河洛,许叔冀守灵昌,薛愿守颍川,许远守睢阳,皆城孤无援。愿守一年而城陷,督冀一年而自拔,独睢阳坚守。贼将尹子奇攻围经年。巡以雍丘小邑,储备不足,大寇临之,必难保守,乃列卒结阵诈降,至德二年正月也。玄宗闻而壮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虑将有变。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人心终不离变。
时贺兰进明以重兵守临淮,巡遣帐下之士南霁云夜缒出城,求援于进明。进明日与诸将张乐高会,无出师意。霁云泣告之曰:“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初围城之日,城中数万口……今见存之数,不过数千,城中之人,分当饵贼。但睢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谓大夫深念危亡,言发响应,何得宴安自处,殊无救恤之心?夫忠臣义士之所为,岂宜如此!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归报本州。”霁云自临淮还睢阳,绳城而入。城中将吏知救不至,恸哭累日。
十月,城陷。巡与姚摐、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子奇义其言,将礼之,左右曰:“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是日,与姚摐、霁云同被害,唯许远执送洛阳。
(节选自《旧唐书·张巡传》)对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完:修整。 | B.会贼来攻城会:正好,恰巧。 |
C.贼伤夷大半夷:铲平,消除。 | D.子奇义其言义:认为……合乎道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练兵以拒逆党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
B.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C.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D.玄宗闻而壮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夫赵强而燕弱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张巡忠义的一组是()
①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②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③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④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⑤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之乱时,身为睢阳太守的张巡起兵讨贼,一心为国,深受皇帝欣赏,被授予中丞御史,是一代死节名臣。 |
B.雍丘县令令狐潮想投降叛军,百姓誓死不从,引张巡、贾贲入城。张巡在雍丘北面修建堡垒,坚决守战。 |
C.张巡在人“危窘”时“必倾财以恤之”,而在坚守睢阳孤城时,导致“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惨剧,体现了他性格中残暴的一面。 |
D.至德二年十月,尹子奇攻克雍丘,张巡被俘,尹子奇先对他态度粗鲁,后被他忠义之言感动,但在众人的劝谏下,但最终还是杀害了张巡。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考城隍
蒲松龄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曰:“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华,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瓜代:春秋时齐襄公叫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葵丘地方,那时正当瓜熟的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见于《左传》庄公八年)。后来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俄题纸飞下俄:片刻 | B.即命稽母寿籍稽:考证 |
C.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诸:众人 | D.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摄:代理 |
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才干和孝顺的一项是( ) (3分)
A.吏不言但敦促之。 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
B.诸神传赞不已。 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
C.登其堂,一拜而行。 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
D.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
文宗未临,何遽得考?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腐宠命,何敢多辞? (4分)
译: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5分)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