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城人,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遭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有之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厮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堂,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12分)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遭秋毫无所受。
                                                               
(2)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有之也。 
                                                               
(3)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4)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标字显进,正平高凉人也。标少豪侠有志气。魏孝昌中,尔朱荣杀害朝士,大司马王元徽逃难投标,标藏而免之。孝庄帝立,徽乃出,复为司州牧。由是标以义烈闻。擢拜伏波将军、给事中。元颢入洛,孝庄欲往晋阳就尔朱荣,诏标率其宗人收船马渚,标未至,帝已北度太行,标遂匿所收船,不以敌。及尔朱荣奉帝南讨,至马渚,标乃具船以济王师。
时东魏迁邺,太祖欲知其所为,乃遣标间行邺以观察之。使还,称旨,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标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标颇有权略,能得边情,诱化首渠,民多来款附,乃有随标入朝者。时弘农为东魏守,标从太祖攻拔之。标父猛先为邵郡白水令,标与其豪右相知,请行诣邵郡,举兵以应朝廷。太祖许之,标遂行,与土豪王覆怜等阴谋举事,密相应会者三千人,内外俱发,遂拔邵郡。众议推标行郡事,标以因覆怜成事,遂表覆怜为邵郡守。
太祖以标有谋略,堪委边任,乃表行建州事。时建州远距邵郡三百余里,且深处敌境,然标威恩夙著,所经之处,多并粮附之。比至建州,众已一万。东魏遣太保侯景攻陷正平,敌众渐盛。标以孤军无援,且腹背受敌,谋欲拔还。恐义徒背叛,遂伪为太祖书,遣人若从外送来者,云已遣军四道赴援。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标分遣讫,遂于夜中拔还邵郡。朝廷嘉其权以全军,即授建州刺史。时东魏以正平为东雍州,遣薛荣祖镇之。标将谋取之,乃先遣奇兵,急攻汾桥。荣祖果尽出城中战士,于汾桥拒守。其夜,标率步骑二千,从他道济,遂袭克之。
保定四年,迁少师。其年,周军围洛阳,诏标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助之。然标自镇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标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标军。标以众败,遂降于齐。标之立勋也,有慷慨壮烈之志,及军败,遂就虏以求苟免。时论以此鄙之。
(节选自《周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稽胡:古族名,匈奴的别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遂匿所收船,不以敌资:帮助
B.乃遣标间行邺以观察之诣:到,往
C.请行诣邵郡 微:隐蔽,暗中
D.所经之处,多并粮附之赢:获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标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标乃具船以济王师②乃遣标间行诣邺以观察之
③与土豪王覆怜等阴谋举事④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
⑤标率步骑二千,从他道济⑥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标有豪侠义烈之气。大司马王元徽逃避尔朱荣的杀害时投奔杨标,杨标将他隐藏起来使他免于祸患。杨标也因此而闻名。
B.杨标不居功自傲。杨标暗中与邵郡豪门大族密谋举事,内外响应,攻取了邵郡,杨标认为是覆怜成就了此事,就让他做了邵郡郡守。
C.杨标向来声威显著。太祖任命杨标兼管建州事务,当时建州远距邵郡三百多里,然而杨标所到之处,很多百姓都归附了他。
D.杨标苟且投敌,节操不保。因与齐军作战常常获胜,杨标有了轻敌之心,他在协助围攻洛阳时兵败投降,当时舆论因此轻视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标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
(2)时洛阳未下,而标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标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 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弃疾间与之游       游:交往。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奉:呈献。
C.召见,嘉纳之嘉:高兴。
D.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辟:征召。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辛弃疾“有大略”的一项是(  )。(3分)
①劝京决策南向 ②弃疾间与之游 
③弃疾斩其首归报 ④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⑤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盗匪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褒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5分)
(2)民不为盗,去将安之?(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每题3分)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
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淮南王至长安,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为筑外宫而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赵事   因……而判罪
C.自为法令,于天子   比拟,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天下乃可   谢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上以亲故,常宽赦②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①厉王母弟赵兼辟阳侯言吕后②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于是乃遣淮南王,载辎车②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① 谁谓公勇者?② 精思傅会,十年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②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文中淮南王的“骄横”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上?请概括。
请用(/)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太祖征孙权,表歆为军师。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及践阼,改为司徒。
黄初中,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征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转拜太尉。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指曰:“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歆不得已,乃起。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子表嗣。(选自《三国志·华歆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人怀德,将襁而至负:背着
B.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许昌幸:希望
C.荣弃禄,不究其位委:抛弃
D.二贼之,可坐而待也衅:祸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惧听断不明 B.为国以民为基
卒相与欢,为刎颈交王曰:“谁可使?”
C.而君屡疾辞位 D.须歆必起,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使牧羝,羝乳得归
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文言文材料中,华歆有着怎样的治国思想?请用文中关键词或句子作答(回答两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