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17年间的发展,为共和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表现不包括
A.确定了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
B.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
C.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掀起了“上山下乡”高潮 |
D.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
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经济危机来势汹涌 |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
C.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D.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
“我们要感谢你,赫伯特·胡佛,今天我们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今天我们行乞求食,今天我要偷取煤炭来取暖,谁会知道我会偷?”这首流行的歌谣直接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人民( )。
①因经济危机生活贫困
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③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
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图中所示现象反映当时人民对胡佛政府所实行政策的不满,其政策是( )。
A.自愿合作 |
B.自由放任 |
C.国家干预经济 |
D.社会福利 |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②美国经济危机爆发
③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形成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①③② | D.③①②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垄断资产阶级大量销毁商品的直接目的是( )。
A.减少产品,刺激消费 | B.积累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
C.维持生产产品的价格 | D.销毁过期库存的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