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这些言论符合()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四月提纲》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 为阻力,F2 为动力,其中F1 >F2 的情况出现于()

A.1895-1913 年 B.1914-1919年
C.1927-1937年 D.1945-1949年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