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下列左图向右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宗教神学被驱除出社会领域 |
| C.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 | D.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 |
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该现象说明了()
| A.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 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 |
| C.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
| D.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
历史学者沈志华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每年数百个讨论的问题及做出的决议进行粗略统计发现,其中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最多时也没超过7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说明()
| A.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冷战的焦点 |
|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开始生效 |
| C.美苏争霸呈现出美攻苏守的基本态势 |
| D.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地位不断提升 |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这表明()
| A.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
| B.中国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 |
| 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 |
| D.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发生。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张抗日、反蒋、联共,宣布革命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外求民族解放,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内求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党统治,实现人民民主自由,发展国民经济,解放工农劳苦群众。中共中央认为,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拒绝援助福建事变。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A.未能认清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 |
| 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 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 D.主张区别对待国民党人士 |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
|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
|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