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
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
得开脱别给奖叙。
——《辛丑条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其它列强是否可以享有?说明理由。(5分)
(3)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4)三个条约各是什么时候签订的?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9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什么?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怎样的努力?结果如何?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10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轨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者是谁?其基本特征是什么?长期以来,它要解决哪些矛盾? 5分
(2)以唐、明两代为例,说说该制度是如何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5分
(3)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 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4月21电)外交部副部长牵肇星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中甲级战犯)一事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
——《人民日报))(2002年4月2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有关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参加和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 5分
(2)指出材料二中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及其给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5分
(3)综观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中日两国持久和平友好关系的认识。 5分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历史上“巨人”的握手,往往引发“震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1927年问,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次握手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当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3)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访问活动,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日关系问题指出“……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但是我认为……还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以及带着顾及被害者感情的谦虚,只有认真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
(4)福田康夫指出当今中日关系迎来第二个春天,那么现代中日关系史的“第一个春天”应该是什么事件?出现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