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1961年,路透社在评论刚刚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时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的成立()
A.标志着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日趋走向多极化 |
C.根本上动摇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 |
D.直接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
下图漫画绘制于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该漫画所包含的正确信息是()
A.苏联解除了对古巴的军事威胁 |
B.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冷战对抗 |
C.苏联与美国对抗暂时居于劣势 |
D.苏联将军事对抗转为经济对抗 |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B.欧洲煤钢共同体启动 |
C.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 |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