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点火发射 |
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
C.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 小时 |
D.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携带科研仪器的电源,它有多项科研任务,其中一项是探测月球上氦3的含量,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可以采用在高温高压下用氘和氦3进行核聚变反应发电。若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36u,氦3的质量为3.0150u,氦核的质量为4.00151u,质子质量为1.00783u,中子质量为1.008665u,1u相当于931.5Me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A.氘和氦3的核聚变反应方程式:![]() |
B.氘和氦3的核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约为17.9MeV |
C.一束太阳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若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则透射光的强度不发生变化 |
D.通过对月光进行光谱分析,可知月球上存在氦3元素 |
如图所示是发现中子的实验过程,关于“不可见射线”的性质和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的名称,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不可见射线”是质子流,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中子. |
B.这种“不可见射线”是中子流,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质子. |
C.这种“不可见射线”是γ射线,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中子. |
D.这种“不可见射线”是β射线,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质子 |
在核反应方程式中()
A.X是质子,k="9" | B.X是质子,k="10" | C.X是中子,k="9" | D.X是中子,k=10 |
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已知氡的半衰期为3.8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α衰变时,生成的核与原来的核相比,中子数少2 |
B.发生β衰变时,释放出电子,说明原子核内有电子存在 |
C.![]() |
D.若只有4个氡核,经7. 6天一定只剩下1个氡核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了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B.某些原子核容易发生衰变,自身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 |
C.原子的正电部分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体积很小的核上,整个原子很空旷 |
D.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