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下列哪一法律体系有效解决了这一困难( )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19世纪后期有一种理论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认为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认为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这种理论是()
A.经典力学 | B.相对论 |
C.马克思主义 | D.进化论 |
英国诗人蒲柏写道: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__去吧,于是一切遂成光明。后人续写道: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魔鬼说:让__去吧,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这两个人物分别是()
A.哥白尼和牛顿 |
B.牛顿和达尔文 |
C.牛顿和爱因斯坦 |
D.牛顿和普兰克 |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 |
B.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 |
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信仰得救”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