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
|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
|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 |
| 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信仰得救”的主张 |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 A.墨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提出这一思想的先哲是
| A.老子 | B.庄子 | C.孔子 | D.墨子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 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
|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 D.墨家的“兼爱”思想 |
“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 A.孟子 | B.孔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1475 |
1521 |
1555 |
1558 |
1559 |
1595 |
1597 |
| 价格指数 |
100 |
167 |
270 |
370 |
400 |
515 |
685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