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1)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不打诳语,不会种庄稼,就告诉樊迟自己不如老农,不会种菜蔬,就说自己不如菜农。 |
B.孔子认为樊迟是人格卑下之人,十分看不起他,所以对他请教的问题,统统推说自己不如农民。 |
C.在孔子看来,统治者根本不用学稼、圃,只要做到好礼、好义、好信,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
D.樊迟虽然谦虚好学,但孔子以为其不得其门,所以批评他弄错了事情的轻重本末。 |
(2)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可当他向一老年男子打听孔子去向时,这位老年男子批评孔子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你认为他的批评对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生。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书试礼部,与族兄知柔同补太学生,俱有名于时,人以大小宋称之。
金末,潞州乱,子贞走赵、魏间。宋将彭义斌守大名,辟为安抚司计议官。义斌殁,子贞率众归东平行台严实。实素闻其名,招置幕府,用为详议官,兼提举学校。先是,实每令人请事于朝,托近倚奏决,不经中书,因与丞相耶律楚材有违言。子贞至,劝实致礼丞相,通殷勤,凡奏请,必先咨禀。丞相喜,自是交欢无间,实因此益委信子贞。太宗四年,实戍黄陵,金人悉力来攻。与战不利,敌劳颇张,曹、濮以南皆震。有自敌中逃归者,言金兵且大至,人情汹惧。子贞请于实,斩扬言者首以令诸城,境内乃安。
汴梁既下,饥民北徙,俄殍盈道。子贞多方赈救,全活者万余人。金士之流寓者,悉引见周给,且荐用之。拔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等于羁旅,与之同列。四方之士闻风而至,故东平一时人材多于他镇。
七年,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略定,事多草创。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甚者专以掊克秉敛为能,官吏相与为贫私以病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命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惰,奖廉勤,官府始有纪纲,民得苏息。东平将校,占民为部由户,谓之脚寨,擅其赋役,凡四百所。子贞请罢归州县。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人以为便。实卒,子忠济袭爵,尤敬子贞。请于朝,授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子贞作新庙学,延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致生徒几百人,出粟赡之,俾习经艺。每季程试,必亲临之。齐鲁儒风,为之一变。
岁己未,世祖南伐,召子贞至祺,问以方略。对曰:“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世祖善其言。中统元年,授益都路宣抚使。未几,入觐,拜右三部尚书。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李璮叛,据济南,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璮形势,因说丞相史天泽曰:“璮拥众东来,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矣。”议与天泽合,遂擒璮。又请建国学教胄子,敕州郡提学课试诸生,三年—贡举。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帝颇悔用子贞晚。
三年十一月,恳辞,乃得请。特敕中书,凡有大事,即其家访问。子贞私居,每闻朝廷事不便,必封疏上奏,爱君忧国,不以进退异其心。卒年八十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吏相与为贪私以病民病:坑害 |
B.延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延:邀请 |
C.俾习经艺俾:使 |
D.特畏死尔特:特别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宋子贞有治国才能的一组是()
①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②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
③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惰,奖廉勤 ④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
⑤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璮形势⑥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⑤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子贞很有才学。他成年后就被举荐进了礼部,并和族兄一起被称为大、小宋;省部刚刚建立时,他还参与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 |
B.宋子贞很受元世祖的信任。元世祖南伐时,就听取了宋子贞的建议;宋子贞辞官后,世祖命令中书省有大事即向宋子贞请教。 |
C.宋子贞很重视教育。他曾建立新庙学,招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让他们学习经艺;后来他又请求建立国学,还规定了考试和人才举荐制度。 |
D.宋子贞很有军事才能。李璮反叛,他劝说丞相史天泽在济南城外加建外城,围困李璮,最终擒获了李璮。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
(2)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季连,字惠续,彭城人也。父思考,以宋高祖族弟显于宋世,位至金紫光禄大夫。季连有名誉,早历清官,时人多之。齐高帝受禅,悉诛宋室,太宰褚渊素善之,固请乃免。
建武中,出为平西萧遥欣长史、南郡太守。时明帝诸子幼弱,内亲则仗遥欣兄弟,外亲则倚后弟刘暄、内弟江祏。遥欣之镇江陵也,意寄甚隆;而遥欣至州,多招宾客,厚自封殖,明帝甚恶之。季连族甥琅邪王会为遥欣谘议参军,美容貌,颇才辩,遥欣遇之甚厚。会多所傲忽,季连憾之,乃密表明帝,称遥欣有异迹。明帝纳焉,乃以遥欣为雍州刺史。明帝心德季连,四年,以为辅国将军、益州刺史,令据遥欣上流。季连父,宋世为益州,贪鄙无政绩,州人犹以义故,善待季连。季连下车,存问故老,抚纳新旧,见父时故吏,皆对之流涕。辟遂宁人龚惬为府主簿。惬,龚颖之孙,累世有学行,故引焉。
天监元年六月,元起至巴西,季连遣其将李奉伯等拒战。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是冬,季连城局参军江希之等谋以城降,不果,季连诛之。蜀中丧乱已二年矣,城中食尽,升米三千,亦无所籴,饿死者相枕。其无亲党者,又杀而食之。季连食粥累月,饥窘无计。二年正月,高祖遣主书赵景悦宣诏降季连,季连肉袒请罪。元起迁季连于城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礼。季连谢曰:“早知如此,岂有前日之事。”元起诛李奉伯并诸渠帅,送季连还京师。季连将发,人莫之视,惟龚惬送焉。
初,元起在道,惧事不集,无以为赏,士之至者,辄许以辟命,于是受别驾、治中檄者,将二千人。季连既至,诣阙谢,高祖引见之。季连自东掖门入,数步一稽颡,以至高祖前。高祖笑谓曰:“卿欲慕刘备而曾不及公孙述,其无卧龙之臣乎?”季连复稽颡谢。赦为庶人。四年正月,因出建阳门,为蜀人蔺道恭所杀。季连在蜀,杀道恭父,道恭出亡,至是而报复焉。
(节选自《梁书·卷二十列传》,有删改)
注:①祏shí。②稽颡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历清官,时人多之多:赞赏 |
B.明帝心德季连德:感激 |
C.季连下车,存问故老存:留下 |
D.季连既至,诣阙谢谢:谢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宋高祖族弟显于宋世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B.①其无亲党者,又杀而食之②此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C.①季连将发,人莫之视②句读之不知 |
D.①其无卧龙之臣乎?②其皆出于此乎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 |
B.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 |
C.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 |
D.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高帝受禅,悉诛宋室,太宰褚渊素善之,固请乃免。
译文:
(2)会多所傲忽,季连憾之,乃密表明帝,称遥欣有异迹。
译文:
(3)元起迁季连于城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礼。
译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题目。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日:“无以为①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入虽欲自绝②,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③。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④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⑤已矣。”(《论语。述而》)
子曰:“当⑥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注】①无以为:犹言“无用为此”。②自绝:白行断绝与对方的关系。③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④抑:不过。⑤云尔:如此罢了。⑥当:遇到。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孔子子在弟子心中的形象以及孔子的自我评价。
从孔子和其弟子的师生关系来看,你觉得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就师生关系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斗鸡记
(明)袁宏道
余向在山居,南邻一姓金氏,隐于掾,爱畜美鸡。一姓蒋氏,隐于商,从燕地归,得一巨鸡。燕地种原巨,而此巨特甚。足高尺许,粗毛厉嘴,行迟迟,有野鹳状,婆娑可人。群鸡见之,辄避去。独掾隐家一鸡,纵步饮啄如常,玉羽金冠,娟然更又可人。然其体状,较之巨鸡,止可五之一。巨鸡遇之,侮其小,随意加啄。美鸡体状虽小,气不肯下,便跃然起斗。巨鸡张翅雄视,时欲即下;美鸡惟凝意抵防,不敢轻发。于是各张武勇,且前且后,两两相持,每费余刻。巨鸡或逞雄一下,美鸡自分不能当,即乘来势,从匿巨鸡胯下,避其冲甚巧。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美鸡从巨鸡尾后腾起,乘其不意,亦得一加于巨鸡。巨鸡才一受毒,便怒张扑来,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
余自初观斗至此,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则大生欢喜,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卒不可得,而亦终不想及为之所,美鸡将不堪。
余正在烦恼间,有童子从东来,停足凝眸,既而抱不平,乃手搏巨鸡,容美鸡恣意数啄,复大挥巨鸡几掌。巨鸡失势遁去,美鸡乘势蹑其后,直抵其家。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如是再四。适两书生过,见童子谆谆用意为此,乃笑曰:“我未见人而乃与畜类相搏以为事也。”童子曰:“较之逮立蔓型号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两书生愧去。
余久病,未尝出里许,世间锄强扶弱豪行快举,了不得见;见此以为奇,逢人便说。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鸡自分不能当分:料想 |
B.美鸡将不堪堪:经得起,忍受 |
C.巨鸡失势遁去遁:逃走 |
D.美鸡乘势蹑其后蹑:踢,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且前且后,两两相持示赵弱且怯也 |
B.不知美鸡置身何所作计何不量 |
C.亦得一加于巨鸡得复见将军于此 |
D.乃手搏巨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A.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
B.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
C.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
D.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形体、姿态、气势等方面写“巨鸡”与“美鸡”相争斗,形神逼肖,生动有趣。引人人胜。 |
B.袁麽道曾在朝中任职,但他鄙弃官场,淡泊名利,文章多写身边琐事,情调闲适,诙谐风趣,本文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 |
C.作者写斗鸡,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原本平淡的小事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并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了深刻的主题。 |
D.本文可认为是一篇纪实性散文,也可认为是一篇寓言式作品,作者借童子之口讥讽两书生的话中暗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0分)
(1)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
(2)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
(3)较之读书带乌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五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诸处。嗣昌父子不附奄,无嫌于东林。侍郎迁安郭巩以逆案谪戍广西,其乡人为讼冤。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中原饥,群盗蜂起,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帝异其才。以父忧去,复遭继母丧。
九年秋,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帝顾廷臣无可任者,即家起嗣昌。嗣昌既建“四正六隅”之说,欲专委重文灿,文灿顾主抚议,与前策牴牾。帝谯让文灿,嗣昌亦心望。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乃上疏,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灭贼之期,帝可其奏。
贼大入四川,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嗣昌因言于帝曰:“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之,变色曰:“督、理二臣但责成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藉之口!”嗣昌乃不敢言。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至明年三月,嗣昌以灭贼逾期,疏引罪,荐人自代。帝不许,而命察行间功罪,乃上疏曰:“洪承畴专办秦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熊文灿兼办江北、河南、湖广贼,抚刘国能、张献忠,战舞阳、光山,剿抚俱有功,应免罪。诸巡抚则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江南张国维、江西解学龙、浙江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无功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宜策励图功。总兵则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无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无功过。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变蛟、光先贬五秩,与大弼期五月平贼,逾期并承畴逮治。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姓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山海关饬兵备饬:整治 |
B.无嫌于东林嫌:仇怨 |
C.帝异其才异:奇怪 |
D.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尤:指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乡人为讼冤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B.以解散其党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C.既已任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D.嗣昌乃不敢言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
B.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
C.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
D.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 |
B.中原发生饥荒,到处发生暴乱,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 |
C.杨嗣昌因为其他官员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他人承担过错,并自荐代替他人,皇帝不答应。 |
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 |
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2)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
(3)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