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 )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时常可以“裕国” |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
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
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
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 |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
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
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 | 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 |
C.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 | D.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 |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⑧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文明牌”,“文化牌”,“遗产牌”成为当前我国发展城市经济的名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河南开封要展示原汁原味的皇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的是
A.街道两边遍布商铺 |
B.在城市中心设置夜市 |
C.进行“坊”“市”严格区分的规划 |
D.建立一座活字印书坊 |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请判断徽商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应该是在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宋元时期 | D.明清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