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1937年 |
16% |
4.4% |
7.3% |
1942年 |
58% |
78% |
49% |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抗日战争的影响 | B.抗日根据地扩大 |
C.国际援助的增多 | D.民营工业的发展 |
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
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 | 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
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 D.孔子的仁学被发扬到极端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发明本心 |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的变化 | B.社会环境的变化 |
C.统治阶级观点的变化 |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