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规定:“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此条款与下面哪部宪法的内容相近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德国I871年宪法 | D.法国1875年宪法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到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材料主要表明
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 |
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 |
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 |
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
2012年6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祝贺:“总统和首相们来来去去,但您仍在位。愿您皇冠的光芒继续闪耀。”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皇冠的光芒”是因为英国女王拥有最高行政权 |
B.“总统和首相们来来去去”是因为都由选举产生 |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
D.“光芒继续闪耀”表明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
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 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 |
C.法德代议制形式不同 | 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
中国近代史学家陈衡哲在《西洋史》中用“英国革命中的冲突势力”图来说明英国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和社会三个性质。作者在此
A.否认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
B.用唯物史观解释英国革命性质 |
C.认为英国革命是多元发展的结果 |
D.解释方法深受社会史观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