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①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①筈kuò,箭的末端,射时搭在弓弦的部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 |
B.寻知代州。移深州寻:不久。 |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
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母老勤养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B.筈镝相连而坠倚歌而和之 |
C.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风雨兴焉 |
D.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且贰于楚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最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饱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上闻其死,器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节选《宋史·列传二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上
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属:连缀,写作 |
B.煜辞以疾辞:推辞,拒绝 |
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贻:赠送 |
D.擢拜左谏议大夫擢:提拔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所得皆精理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
B.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请以十五城为秦王寿 |
C.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窃为大王不取也 |
D.穆国之良臣句读之不知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穆“至行”的一组是
①行路得遗物,以访主归之
②李生异日为廊庙器
③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
④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
⑤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
⑥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易》及《庄》、《老》,王昭素认为李穆学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 |
B.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一起学习,感到淡泊舒畅。 |
C.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
D.李穆和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⑵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
⑶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谭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②,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孰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允之。
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赠太傅,谥文正。迁竞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明史》列传七十二)
注:①祥禫(xiáng dàn):丧祭名。②讲官:为皇帝讲读经史的官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务:务必 |
B.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寝:停止 |
C.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厘.:治理 |
D.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赍:带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哉 |
B.迁乃遣子正人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余船以次俱进 |
D.且足国在节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谢迁善于进谏的一组是()
①及进讲,敷词详切②力辞,服除始拜命
③迁乘间言之④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
⑤除夕赐御制诗⑥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
A.②③⑤ | B.①④⑥ | C.③④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做官后曾以皇帝过于年轻为由,建议皇帝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的事。 |
B.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及尚书倪岳坚持反对。 |
C.孝宗晚年,宦官违法乱纪,以空名领取粮饷,危害很大。谢迁进谏得到了皇帝的赞同。 |
D.谢迁善于进谏,得到几任皇帝的赏识,晚年依然得到皇帝的重用,并且待遇优厚。 |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
(2)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
(3)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为诸生,绩学未遇。雍正六年,世宗重选守令,命中外官各举一人,同州人沈起元,官兴化知府,以时翔应诏,即授福建晋江知县。时福建吏治颓废,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颇尚操切。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①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观风整俗使刘师恕按泉州,委时翔鞫疑狱二十余事,语人曰:“晋江长者,决狱又何精敏也!”寻调政和,又调瓯宁。
擢漳州府同知,驻南胜。南胜民族居峒中,多械斗。有赖唱者,纠众夺犯,匿险自固。时翔亲入山谕之曰:“汝诸赖万人,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为我缚唱来即无事。”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濑子坑民叶扬煽乱,时翔谓缓之可一纸定,或张其事,大吏②檄入山剿之。事平,意不自得,乞病归。
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以廉率属,善审机要。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
议徙凉州兵于成都,拓驻防城,当夺民居二千家。时翔检故牍,请曰:“城故容兵三千,现兵一千五百,尚虚其半。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已而凉州兵亦不果徙。成都当康熙时,人稀谷贱,旗兵利得银。至雍正以后,生聚多,谷贵,又原得谷。或徇其意,令民受银,购谷给兵。未几,汉兵亦欲仿行,时翔曰:“旗兵例不出城,语言与土人殊,故代购。汉兵皆土著,奚代为?”二事亦赖布政力主其议得止。
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九年,卒。
【注】①呴呴:温和貌。②大吏:旧时指独当一面的地方官,如总督、巡抚。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按:巡行、巡视 |
B.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如:遵从、依照 |
C.或张其事,大吏檄入山剿之张:张大、扩张 |
D.以廉率属,善审机要率:表率、楷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一以宽和为治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C ①议徙凉州兵于成都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D ①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②则与一生彘肩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时翔“善审机要”的一组是
①坐堂皇,呴呴作家人语②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
③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④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
⑤汉兵皆土著,奚代为?⑥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正六年,清世宗重新选拔各地的行政长官,命令朝廷内外官员各推举一个人,时翔靠同州人沈起元的推荐被授予福建晋江知县的官职。 |
B.时翔到晋江任职后治理一向宽和,常常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忍心用盗贼来看待他们呢?”坐在大堂审案,温和地像与家人谈话。 |
C.时翔审判案件又准又快。观风整俗使刘师恕巡视泉州时,就曾委派他审讯一些疑难案件,并对他判案的精确迅速赞叹有加。他为官廉洁,给下属树立了榜样。 |
D.时翔懂得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的道理。有一次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造成市场大乱。正在休假的时翔撤下了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
(2)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
(3)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①。河滨之渔者争坻②。,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③。,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其人曰:“尧为天子。”
然别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
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日:“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
(选自《韩非子》)
注:①甽 (quǎn) 亩正:意思是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甽:田边的水沟;②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③窳(yǚ):粗劣不结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山之农者侵畔畔:田地的边界 |
B.楚人有鬻楯与矛者鬻:卖 |
C.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已:消除 |
D.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说:说法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B.期年而器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C.其人弗能应也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D.乃躬亲,不亦无术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马乃褥过 |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属于韩非子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的观点的一组是( )
①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②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③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④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
⑤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⑥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边打渔的人争着在水中高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高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尧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 |
B.就像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一样,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 |
C.要治理好国家,应该制定让天下一定实行的赏功罚过的规定。这样,天下事很快就可以解决了。 |
D.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
(2)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
(3)令朝至暮变,薯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伉据,怜御史,调往平用:因为 |
B.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忧:指父母的丧事 |
C.会俺答犯京师会:会同 |
D.嵩大恨,思有以报炼报:报复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3分)
①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②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
③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
④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⑤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⑥醉则聚子弟攒射之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 |
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 |
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 |
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2)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