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共14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时间) B.虽趣舍万殊(爱好)
C.悟言一室之内(对面谈话) D.终期于尽(期望)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D.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所以游目骋怀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不知老之将至
C.及其所之既倦 D.足以极视听之娱

列坐其次                                   可以濯吾缨
下列句中对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各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该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C.文章语言典雅隽永,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和
谐之美。
D.文章借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生命的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亦大”的观点。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怀王拘张仪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又谓夫人王之者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以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欲因张仪之于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曰:“愿委之于公,为之奈何?”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张子。张子得出,必子,秦女亦必不来,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贵,外结秦之交。畜张子以为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郑袖之,遽说楚王出张子。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楚怀王拘张仪:张仪曾以赠给六百里土地于楚国为诱饵游说怀王与齐国绝交,但是楚与齐绝交后,张仪却声称割地是六里,于是怀王大怒攻秦,又遭受大败。因此张仪再次出使楚国时,怀王拘禁了他。②靳尚:怀王的佞臣,和张仪关系亲近。③汤沐邑:享乐的地方。④擅楚之贵:在楚国拥有高贵的地位。⑤畜:收留
对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谓夫人王之者郑袖曰幸:宠爱
B.欲因张仪之于楚王遗:赠送
C.张子得出,必子德:感激
D.郑袖之是:对的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下见楚无秦也秦王忠信有功臣也
B.奉上庸六县势为王妻临于楚
C.子亦自知贱于王乎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挟宝地以为之以金玉宝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靳尚想方设法救张仪,是出于对楚国的国家利益和郑袖的宠妃地位考虑的。
B.战国纵横家张仪为了秦国,得罪了不少国家,所以经常有生命危险。这次险些在楚国丧命,幸好有靳尚搭救。
C.靳尚说服郑袖,拐弯抹角地说了许多理由,其辞令令人叹服。
D.郑袖从自身利益出发,听信了靳尚的话,马上去说服楚王释放张仪。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
⑵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
⑶王惑于虞乐,必厚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
⑷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劝学》)
⑸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曹刿请见
B.日薄西山不薄今人爱古人
C.寻蒙国恩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然秦以区区之地

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刘夙婴疾病拔剑撞破之
B.臣险衅,夙遭闵凶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不胜犬马怖惧情臣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州司临门,急星火零丁孤苦,至成立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翻译句子。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文言文阅读(16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yuxu抚慰)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徙:迁移
C.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文帝认为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蒋济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壶觞以自酌引:取过来,端起 B.三径荒,松菊犹存就:已经
C.时矫首而遐观矫首:抬起头 D.云无心以出岫:泛指山峰

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良乃入,具告沛公
C.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下列各项对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约因为心情急切,诗人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为了告诉每个人,明知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这里“松菊”既是天性爱好又是言志和寄托。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从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触景感怀,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节选自《明史·曹端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画地以之父质:问        B.年荒振劝:勉励
C.明圣学修:研究,钻研    D.端亦高其谊行:行动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曹端“至孝”的一组是()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芳《辨惑编》后,对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了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不仅是他的为政公廉,更主要的是他作为人师,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2)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