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 B.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
“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材料观点说明()
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 |
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 |
据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规定:“给事中(唐代官职名)……分判省……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说明“给事中”的设立()
A.杜绝了皇帝权力滥用 | B.削弱了丞相的决策权 |
C.有利于预防决策失误 | D.实现了中央权力制衡 |
“科举制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平等竞争,为大批的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一条凭个人努力而入仕为官的途径。”材料主要说明了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B.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 |
C.加强了中央政府执政力 |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
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A.已经威胁到皇权 | B.有了一定的行政权 |
C.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 | D.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写到:皇帝祭天是每年的大典礼,东汉以后规定祭天大典在国都南郊举行,都城布局逐渐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隋唐以后的中央官署逐步集中在宫城附近。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布局由东向西适应了分封制的需要 |
B.出于都城整齐美观的需要 |
C.为更好地适应皇权统治的需要 |
D.根源于儒家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