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 B.郡县制的确立 | C.宗法制的确立 | D.三省制的确立 |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住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
2008年9月27日16:43,翟志刚成功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太空出舱,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严复 | B.康有为 | C.粱启超 | D.陈独秀 |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