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笔,是历史编纂术语,古时指史官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据考证,古代官修正史中,曲笔现象十分普遍。曲笔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 A.古代官僚政治的强大 | B.修史者的素质与道德参差不齐 |
| C.儒家文化的影响 | D.古代政权的专制和高压 |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制瓷业开始兴起 |
|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
|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
|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
|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
|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
|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口增长 | B.稳定地方秩序 |
| C.完善政绩考核 | D.增加政府收入 |
明宣德四年,日本贡使附带朝贡中国物品中,明廷规定的给价,“苏木、硫磺每斤钞一贯(一千文),红铜每斤三百文。”而按“时直(值)红铜每斤银六十文,苏木大者银八十文,小者银五分。”这说明了中日贸易()
| A.促进两国商品经济发展 | B.政治意义高于经济价值 |
| C.推动世界贸易活跃 | D.贸易形式取决与经济发展水平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的法官如行为端正,得继续任职,并应在规定的时间得到服务报酬,此项报酬在他们继续任职期间不得减少。这一规定()
| A.体现了联邦政府的高度集权性 |
| B.暴露了宪法表面民主实则专制的虚伪性 |
| C.维护了司法机关所必需的独立性 |
| D.满足了统治者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