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 )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
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
|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 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
| 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 | 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 |
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
|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 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 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 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
1939—194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激增,从910亿美元增加到2136亿美元。下列选项与美国此时经济发展的原因无关的是()
| A.政府对经济的全面管制 | B.战争需求的刺激 |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D.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
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这反映出当时胡佛政府()
|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 | B.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 |
| 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D.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