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几代的事情。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关于小农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的可以说是全部心理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改造小农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
②列宁认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这一政策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
③列宁的这一指导思想得到长期贯彻
④到1928年苏联完成了对小农的改造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④ |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
| A.最高权力机关 |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
| C.最高行政机关 | D.最高立法机关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
|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
| C.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 | 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智力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地方管理的控制和监视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
|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
|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
|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