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 樊郦滕灌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屠狗为事为事:当作职业 |
B.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
C.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
D.问其遗老遗老:死去的旧臣民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敢豪爽”的一组是(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
B.本期所学《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而本文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言词也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吕祖泰,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
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既移瑞州,祖泰徒步往省之,留月余,语其友王深厚曰:“自吾兄之贬,诸人箝口。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及祖俭没贬所,嘉泰元年,周必大降少保致仕,祖泰愤之,乃诣登闻鼓院上书,论韩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以防祸乱。其略曰:“愿亟诛侂胄及师旦、周筠,而罢逐自强之徒。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不然,事将不测。”书出,中外大骇。有旨:“吕祖泰挟私上书,语言狂妄,拘管连州。”右谏议大夫程松与祖泰狎友,惧曰:“人知我素与游,其谓预闻乎?”乃独奏言:“祖泰有当诛之罪,且其上书必有教之者,今纵不杀,犹当杖黥窜远方。”殿中侍御史陈谠亦以为言。乃杖之百,配钦州牢城收管。
初,监察御史林采言伪习之成,造端自必大,故有少保之命。祖泰知必死,冀以身悟朝廷,无惧色。既至府廷,尹为好语诱之曰:“谁教汝共为章?汝试言之,吾且宽汝。”祖泰笑曰:“公何问之愚也。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与人议之乎?”尹曰:“汝病风丧心邪?”祖泰曰:“以吾观之,若今之附韩氏得美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祖泰既贬,道出潭州,钱文子为醴陵令,私赆其行。侂胄使人迹其所在,祖泰乃匿襄、郢间。侂胄诛,朝廷访得祖泰所在,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郎、监南岳庙。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回·忠义十》有删改)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常之宜兴寓:居住 |
B.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须:等待 |
C.造端自必大造端:开始 |
D.侂胄使人迹其所在迹:踪迹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吕祖泰耿直正义的一组是()
①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②论世事无所忌讳③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
④乃诣登闻鼓院上书⑤吕祖泰挟私上书⑥若今之附韩氏得美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祖泰性情疏旷豁达,崇尚意气,学问广博,擅饮酒,论述当世的事情无所顾忌,以至 于有人听到后捂着耳朵跑开。 |
B.嘉泰元年,周必大被降职少保并被要求退休回家,吕祖泰就到登闻鼓院上书,请求诛杀权臣韩侂胄来防止祸乱的发生,朝廷内外都非常震惊。 |
C.吕祖泰受审毫无惧色,严词拒绝府尹宽恕罪行的劝诱,痛斥依附韩氏得到高官厚禄的人,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 |
D.吕祖泰被贬斥后,韩侂胄并没有善罢甘休,吕祖泰于是躲藏在襄阳、郢州之间,等 |
到韩侂胄被杀,他的冤屈才得以洗雪。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惧曰:“人知我素与游,其谓预闻乎?”
(2)祖泰知必死,冀以身悟朝廷,无惧色。
(3)祖泰既贬,道出潭州,钱文子为醴陵令,私赆其行。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祖泰)丧母无以葬,至都谋于诸公,得寒疾,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葬吾母为可憾耳。乃卒。尹王柟为具棺敛归葬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高长恭传
兰陵武王高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①?”长恭曰:“天颜何由得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选自《北齐书》卷一)
【注】①天颜:指皇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并州刺史累:多次 |
B.长恭免胄示之面胄:铠甲 |
C.恐以威武见忌见:被 |
D.遂饮药薨薨:死 |
兰陵王高长恭被称为“战神”,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高长恭“战功”的一组是
①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
②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
③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
④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⑤累迁并州刺史
⑥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③④⑥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邙山之战时,高长恭率领五百骑杀入敌军,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士兵们为此做了《兰 陵王入阵曲》来称颂他。 |
B.高长恭在定阳时,他的下属相愿劝告他不要太贪婪,高长恭认为相愿说的是对的,开 始收敛自己。 |
C.一次。高长恭入朝,仆从都走散了,只有一个人跟在身边。长恭回来后,谁也没有责 罚,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 |
D.高长恭在瀛州时,他的属下阳士深上表列举高长恭贪赃枉法的罪行,高长恭因此被罢 |
免官职。但后来,高长恭也并未深责他。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②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
③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 庭 者 皆 股 栗 膝 行 请 罪 膝 屈 久 不 能 起 乃 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设置僚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 |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 |
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 | 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 | B.皆长跪以言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处涸辙以犹欢(《滕王阁序》) |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 D.其见称如此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 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庭者皆股栗膝行/ 请罪膝屈/ 久不能起/ 乃罢 |
B.在庭者皆股栗/ 膝行请罪/ 膝屈久不能起/ 乃罢 |
C.在庭者皆股栗膝/ 行请罪膝屈/ 久不能起/ 乃罢 |
D.在庭者皆股栗/ 膝行请罪/ 膝屈久不能/ 起乃罢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进士。宁王宸濠有逆谋,结中官幸臣,日夜诇中朝事,幸有变。恶巡抚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董杰代哲,仅八月亦死。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为幸。燧以才节著治声,廷臣推之代。
十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时宸濠逆状已大露,南昌人汹汹,谓宸濠旦暮得天子。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窥,独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先城进贤,次城南康、瑞州。又恐宸濠劫兵器,假讨贼,尽出之他所。宸濠瞷燧图己,使人赂朝中幸臣去燧,而遗燧枣梨姜芥以示意,燧笑却之。
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等出没鄱阳湖,燧与副使许逵谋捕之。三贼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贼走匿宸濠祖墓间,于是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章七上,辄为宸濠遮狱,不得达。明年,宸濠胁镇巡官奏其孝行,燧与巡按御史林潮冀藉是少缓其谋,乃共奏于朝。朝议方降旨责燧等,会御史萧淮尽发宸濠不轨状,诏重臣宣谕,宸濠闻,遂决计反。
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镇巡三司。明日,燧及诸大吏入谢,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抱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众相顾愕眙,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宸濠怒叱燧,燧益怒,急起,不得出。宸濠入内殿,易戎服出,麾兵缚燧。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二人且缚且骂,不绝口,贼击燧,折左臂,与逵同曳出。逵谓燧曰:“我劝公先发者,知有今日故也。”燧、逵同遇害惠民门外。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明年,守臣上其事于朝,未报。世宗即位,赠礼部尚书,谥忠烈,与逵并祀南昌,赐祠名旌忠。 (节选自《明史·列传·忠义一》)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夜诇中朝事诇:窥探,打探 | B.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悛:悔改 |
C.乃托御他寇预为备托:推脱,推卸 | D.燧笑却之却:拒绝 |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副使胡世宁因为报告宁王的逆谋而获罪离开,孙燧认为再向朝廷上奏也无济于事,于是开始修筑城池防范宁王。
B.得知孙燧谋划对付自己后,宁王一方面贿赂朝中宠臣排挤孙燧,一方面送“枣梨姜芥”暗示孙燧离去,却遭到了孙燧的拒绝。
C.在追捕逆贼凌十一等人过程中,孙燧发现了他们与宁王勾结,于是多次上奏朝廷揭发宁王,却因朝廷的防范松懈,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D.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孙燧没有听从副使许逵先发制人的建议,最终在与宁王的斗争中失败被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为幸。
⑵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孝子传
袁枚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③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羸,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喀(kā):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遵循本性。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病喉,勺饮勺:用勺子 |
B.嘱其孤某善事大母事:侍奉,伺候 |
C.盖其天性然也然:这样 |
D.市珍怪之食市:集市 |
下列选项中全都体现李维煌孝敬母亲的一项是()
①市珍怪之食,进之母②母病喉,勺饮③哀而子之孝也
④孝子趋负母,伏几下⑤寝苫块中,哀号三年 ⑥体故羸,手炭土,僵大雪中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④⑥ | D.③④⑤ |
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维煌10岁时其父亲去世,因家境贫寒无贮藏的粮食,其母亲靠缝补衣物来供应孝子到外塾读书。 |
B.李维煌的孝行感动了神和人,于是神在其有困难时会出手相助;(人)官吏向朝廷禀告了他的孝行,在曲江里建了牌坊,立了礼堂纪念他。 |
C.母亲的喉咙有疾病,李维煌就用勺子喂食。但是母亲连续三昼夜一喂就吐,食物难以咽下。孝子就请了一名神医用针刺治好了其母亲的病。 |
D.李维煌祖父下葬的时候,正值严冬时节,他冻僵在大雪中。幸亏几个负责修筑坟冢的匠人,点燃麻绳暖和他,再用热水浸泡,他这才苏醒。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
(2)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