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其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
|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
|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
下列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 | B.国民党内部分化出抗日反蒋力量 |
| C.中共在思想上彻底纠正了右倾、左倾错误 | D.美国对日本侵华奉行绥靖政策 |
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其中讲到:“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
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
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
与之相关的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
| A.“和平来到的时候”是指国共北平和谈 | B.美国曾积极调解国共矛盾以避免内战 |
| C.美国实际执行了第二种“可能的选择” | D.美国已决定从中国“一干二净地撤退” |
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与此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各民主党派与蒋介石决裂 | B.中共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
| C.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 D.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
枣宜会战和豫湘桂战役的结局表明①正面战场仍是抗日的主战场②正面战场的形势严重恶化③国民政府仍坚持片面抗战路线④英美在华的绥靖政策破产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直接目的是
| A.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 | B.援助侵入南洋的孤军 |
| C.强化对所占地区的统治 | D.扩大对华南的经济掠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