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回答下列问题。
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岗村农户作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3·大纲卷)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
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④是变化的,因势而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这首《画竹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冗繁”到“清瘦”.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这表明艺术创作
①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②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
③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同样的规律与特点
④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