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 D.康有为![]()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 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十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十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十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
该图是1985年9月23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题目是“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这种认识主要源于
A.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 |
B.站在资本主义立场,带有政治色彩 |
C.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缺乏本质理解 |
D.中国开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卡特总统想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却被勃列日涅夫的现实主义在国际舞台上打得落花流水;戈尔巴乔夫想的是长远利益,但与美国现实主义交手后,迎来的却是苏联解体和独联体各国人民的艰难。勃列日涅夫的现实主义和戈尔巴乔夫的长远利益分别指的是
A.重视发展重工业——指导性计划取代指令性计划 |
B.美苏争霸中实行战略进攻—— 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
C.减少对企业的干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
D.重视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