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法治”思想的核心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 B.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
C.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 | D.用法制代替个人意志的统治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学者将之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法、儒、道、墨 | B.儒、道、墨、法 |
C.儒、墨、道、法 | D.道、法、墨、儒 |
在中国,“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众人,那么,他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
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D.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
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前,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此期间人类精神觉醒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④“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论语》载:“季路间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认识你自己 | B.知识即美德 |
C.因信称义 |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