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中国建立以来,下面三个时代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0年代记忆:“新中国的第一……”


 
50年代留给中国人的记忆是从无到有,众多的第一出现: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个制造机床,第一座跨越天险的长江大桥,第一次修通开往青藏高原的公路……

80年代记忆:变革的年代


1979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0年:倒爷
1982年:下海
1984年:小平您好
1985年:教师节
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9年:希望工程
因它而闻名全国的小岗村
80年代流行语

深圳的广场

1980年郭培基与妻子刘桂仙在他们的小家中开办了北京首家私营饭店。两人只有一些桌子和椅子,且需要自己做饭。现年75岁的郭老先生说:“我们第一天有36元人民币买些蔬菜和鸭,然后赚到了大约50元。”

21世纪:迈开大步向前进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地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2009年2月2日
(1)观察地图并结合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上述材料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意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市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在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⑴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
⑵说明民主当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三菱是从明治维新以后白手起家的。三菱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大特点是:除了使用一般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以外,还高举振兴民族海运业的旗帜,以政府的特权保护和海运独占地位为杠杆,一举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和资本的积累。当时,政府的保护形态主要是作为生产手段的船舶、工厂和矿山的廉价出售和航运助成金的发放,其次是为船舶的购入和修理提供贷款等。
——《三菱财阀史》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人》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三菱创业阶段的发展特点?
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人“心灵紧闭”和“眼观八方”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材料一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图7)

材料二……完全赞成(可持续发展),但是要分析一下我们国家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当然我们往这努力,但是要做到这点比较不容易。从世界各方面情况来看,我们处在这个阶段,几种文明并存,农业经济、后工业经济等在一起,这些转变是个复杂的过程,我们想把能源减下来,但是现在发展信息产业,包括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一、二产业的发展,如果你给农民配备非常强有力的计算机和软件,他不种粮食也不行。必须要有物质流才能有为它服务的信息流。
……我们从工业生产角度来说,每个工业产品能耗好像就低20%到30%,但是我们的能源强度要高5、6倍,这里主要是工业结构问题,人家以波音飞机为产业,它所创造的价值与你生产水泥创造的价值,这相差很大。这要改变是与我们社会发展阶段有关,我们不生产钢铁,不生产水泥,只生产波音飞机,这需要一个过程。……(中国人)现在房子有了100平米还不够,要买200平米,所谓豪华宾馆,什么夏天要降到22度,冬天升到30度,好像不达到这个不与国际接轨……
——节选自《倪伟斗院士在中俄能源合作高层国际论坛中的讲话》
材料三美国所奉行的全球化政策给世界招致了混乱,令世界进入了一种混沌状态。至此,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暂告停止全球化,开始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混沌进行调整,这已是不可否认的趋势。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混沌局面,到什么地方寻找调整的力量呢?不言而喻,不能到联合国那样的国际机构或是八国集团等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最终解决问题,我们只有寻求让“国家”再次走到前台。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再国家化”的方式澄清全球化造成的“混沌”,让“国家”出面承担解决问题的重担。在这次“次贷”问题上,政府系统的主权财富基金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次贷”问题而混乱了的世界经济正是由阿联酋、中国等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出面才得以拨乱反正,免于陷入崩溃危机的。……这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趋势。
——杨青 《关于全球化趋势的争论和思考》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存在着哪些问题?
⑶根据材料三概括 “这个时代的趋势”是什么?这种观点一经提出便遭到相关人士的强烈批评,原因是什么?
⑷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材料二 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它的意义,绝不只在美国首次获得了世博会的举办权;通过博览会,美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证明它已走出欧洲工业强国的阴影。美国要向世界宣布:一个美国时代即将到来。
——互动百科《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
(1)1876年美国为什么选择了在费城举行世博会?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和人才等方面说明美国“走出欧洲工业强国的阴影”的原因。
材料三 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上,当时上海商人徐荣村以特产“荣记湖丝”参展获得金、银两枚奖牌,此君在二十年后赞助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小学童……王韬亲历了1867年巴黎博览会……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民正式参加了这届博览会,并建造国亭,展品仍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工艺品,不外是古董、玉器、丝绸、瓷器、苏杭扇笔、宁波木器、笔墨等。作为中国展馆的一部分,中国村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有一座戏院,中国演员在表演京剧;一间佛殿,导游在为人们解释宗教仪式和教义的含义;一间茶室,中国的服务员现场表演茶道。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有一个花园,在那里可以尽情享受东方美食……
——摘自乔兆红《百年演绎: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嬗变》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参加世博会形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赞普赤德祖赞年少继位,由祖母没禄氏辅政。为稳定局势,吐蕃于景龙元年(707年)向唐请婚。中宗封宗女为金城公主许嫁吐蕃。景龙三年吐蕃遣大臣赞咄赴长安迎亲。次年,唐朝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着数万段锦帛和大量的工匠入吐蕃……开元十九年(731年),唐应金城公主之请,赐《毛诗》、《礼记》、《春秋》等书。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中宗时吐蕃与唐和亲的主要原因,并从文明交流的角度分析金城公主入藏对吐蕃的影响?
材料二 1912年4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与政权。”此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妇女为响应革命而做出了哪些探索?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日本国防妇人会成立于1932年,幕后支持者是陆军省,口号是“国防从厨房开始”,日本国防妇人会伴随日本侵略扩大化而急速发展起来。会员数一年后发展到10多万,两年后发展到60万,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发展到接近1000万人,成为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妇女组织……靖国神社合祀的246万个亡灵中,有57000多是女性,她们大多是“大东亚圣战”中志愿为天皇捐躯的“昭和之烈女”。
——摘自《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妇女运动的特点。
材料四:

图1图2
图1:1959年的水利工地上,“刘胡兰战斗连”的120个姐妹与壮小伙子摆开“拉石磙”擂台赛,大获全胜,在工地竖起一面光荣旗帜。
图2:被称为“大寨铁姑娘”的队员在开山造田。大寨是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在大寨人的辛勤劳动下,粮食亩产由不足百斤提高到了500斤,成为那个时代“伟大的创举”。1964年,在“农业学大寨”号召下,大寨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大寨女书记郭凤莲和所有的大寨人一样无比欢欣鼓舞、干劲倍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幅图片中女性与男性共同参加劳动的原因。从这一时期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中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